議(議)是什么意思
議-古文字通假字典
議
(歌疑yi)讀為義(歌疑yi),雙聲叠韻
銀雀山竹簡《尉繚子·二》:“凡俠(挾)議〔□□□□〕□起;爭私結怨,貴以不得已。”此在傳本為《攻權篇》。宋本作:“凡挾義而戰者,貴從我起;爭私結怨,應不得已。”按《戰國策·趙策二》:“臣愚不達於王之議。”《史記·趙世家》議作義。
議-古文字通假字典
議
(歌疑yi)
議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議yì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宜寄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疑寘開四(疑歌) 語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儀 yí
魚羈切 疑支開四(疑歌) 忖度,法度。
《易·繫辭上》:擬之而後言,議之而後動。〔《釋文》:議之,陸、姚、桓玄、荀柔之作儀之。王引之云:儀與擬,皆度也。作儀者,假借字耳。〕
《國語·鄭語》:伯夷能禮於神以佐堯者也,伯翳能議百物以佐舜者也。
《左傳·昭公六年》:昔先王議事以制,不爲刑辟,懼民之有争心也。〔王引之云:議,讀爲儀。〕
《墨子·非儒》博學不可使議世。〔《晏子外篇》作儀世,王念孫云:儀、議古字通。〕
《商君書·修權》:賞誅之法,不失其議,故民不争。
議-敦煌俗字典
議yì
敦研024(5-1)《大方等大集經》:“若聞佛事,不可思議,不驚不怖。”
敦研042(2-1)《妙法蓮華經》:“即各相詣,共議此事。”
Φ096《雙恩記》:“必若辨(辦)心親去得,是名太子不思議。”
議-金瓶梅字典
議
yì 《广韵》:谋也,择也,评也,语也。 宜寄切 止开三去真疑
①商量、谋划。 因为在船上,与两个船家商議杀害家主。(四七7上1)
②评论、议论。 贪鄙之行,久于物議。(四八9上7)
議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議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