禺(禺)是什么意思
禺-古文字通假字典
禺
(侯疑yu)讀為遇(侯疑yu),雙聲叠韻
趙孟介壺:“禺邗(干)王于黄池,為趙孟庎(介)。”魯哀公十三年(公元前四八二年),晉定公與吴王夫差會於黄池(今河南封丘縣),器主為晉執政者趙孟之介(副手)。得吴王之賜金(銅),故作器以為紀念,首稱“遇吴王”。又侯馬盟書三二六:“禺之行道……”又睡虎地秦簡《日書》甲《吏》:“申,朝見,禺奴(怒)。”“巳……日虒見,有告,禺奴(怒)。”又馬王堆帛書《六十四卦·豐》初九:“禺其肥(配)主。”九四:“禺其夷主。”通行本《易》禺作遇。又馬王堆帛書《戰國縱横家書·秦客卿造謂穰侯章》:“舜雖賢,非適禺堯,不王也;湯、武雖賢,不當桀、紂,不王天下。”《戰國策·秦策三》作:“舜雖賢,不遇堯也,不為天子。”按《史記·天官書》:“氣相遇者,卑勝高。”《漢書·天文志》遇作禺。
禺-古文字通假字典
禺
(侯疑yu)讀為偶(侯疑ou),雙聲叠韻
五里牌楚簡二六:“一禺。”“一偶”即一對。按《戰國策·齊策二》:“有木偶人與桃梗相與語。”《史記·孟嘗君列傳》偶作禺。
禺-古文字通假字典
禺
(侯疑yu)讀為隅(侯疑yu),雙聲叠韻
郭店楚簡本《老子》乙簡一二:“大方亡禺,大器曼(晚)成。”馬王堆帛書《老子》乙本《德經》:“大方無禺,大器免(晚)成,大音希聲……”通行本禺作隅。按《列子·湯問》:“乃命禺彊使巨鼇十五舉首而載之。”釋文“禺彊”作“禺强”,云“禺與隅同”。
禺-古文字通假字典
禺
(侯疑yu)讀為愚(侯疑yu),雙聲叠韻
郭店楚簡《語叢四》簡一〇~一一:“佖(匹)婦禺夫,不智(知)其向(鄉)之小人、君子。”影本裘錫圭按語云“佖婦禺夫”當讀為“匹婦愚夫”。馬王堆帛書《老子》甲本《道經》:“我禺人之心也,蠢蠢呵。”帛書乙本及通行本禺作愚。按《山海經·西山經》:“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。”《太平御覽》卷八七〇引禺作愚。
禺-古文字通假字典
禺
(侯疑yu)讀為藕(侯疑ou),雙聲叠韻
馬王堆一號墓竹簡一七:“鮮鱥(鱖)、禺、鮑白羹一鼎。”禺即藕。
禺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禺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禺-古代汉语字典
禺ǒu
【释义】:
见“禺”㈢。
禺-古代汉语字典
禺yóng
【释义】:
见“禺”㈡。
禺-古代汉语字典
禺
【释义】:
㈠ yú ①兽名。猴属。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:“(招摇之山)有兽焉,其状如禺而白耳。”②区域。《管子·侈靡》:“王者上事,霸者生功,言重本,是为十禺。”③将近中午的时候。《隋书·天文志上》:“昼有朝,有禺,有中,有晡,有夕。”(晡bū:申时,午后三时至五时。)
㈡yóng ④[禺禺]鱼名。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:“禺禺鱋魶。”(鱋qū、魶nà:鱼名。)
㈢ǒu ⑤同“偶”。偶像。《后汉书·刘表传论》:“其犹木禺之于人也。”
【说明】“禺”为象形字,像猴一类的动物形。参附录三。
禺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禺yú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遇俱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疑虞合三(疑侯) 母猴屬,頭似鬼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偶 ǒu
五遘切 疑
開一(疑侯) 偶像。
《史記·封禪書》:畤駒四匹,木禺龍樂(鑾)車一駟,木禺車馬一駟,各如其帝色。〔《索隱》:禺音偶,謂偶其形於木,禺馬亦然。〕
寓 yù
牛具切 疑遇合三(疑侯) 寄託。
《管子·侈靡》:王者上事,霸者生功,言重本。是爲十禺,分免而不争,言先人而自後也。〔郭沫若云:禺,讀爲寓。〕
禺-难僻字字典
禺
【释义】:
㈠(yù遇)同“
”。一种大猴。
㈡(yú愚)古代区域单位。一里之地为一禺。
㈢(ǒu偶)“偶”的古字。
禺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禺yú
【释义】:
[番禺]pānyú
地名,在广东。
禺-汉字异读字典
禺
㈠yù 兽名。《山海经·南山传》:“有兽焉,其状如禺而白耳。”郭璞注:“禺似猕猴而大,赤目长尾。”
㈡ǒu 〔通〕通“偶”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木禺龙栾车一驷。”又:“禺马四匹。”
㈢yú 〔通〕通“隅”。区域。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禺假借为隅。”《管子·侈靡》:“是为十禺。”
禺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禺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