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(在)是什么意思
在-古文字通假字典
在
(之從zai)讀為淄(之莊zi),叠韻
顧榮木《鶴聲印存》著録一私璽“在丘
”,施謝捷《古璽複姓雜考(六則)》云“在丘”應讀“淄丘”或“菑丘”。《古今姓氏書辨證》:“淄丘,淄亦作菑。其先以所食邑為氏。《英賢傳》:齊勇士菑丘訢。”按在从才得聲,才聲與甾聲字通。《禮記·檀弓上》:“爵弁絰厬衣。”釋文:“厬本又作緇。”
在-古文字通假字典
在
(之從zai)4
在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在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在-古代汉语字典
在zài
【释义】:
①存在。《论语·子张》:“文武之道,未坠于地,在人。”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赵主之子孙侯者,其继有在者乎?”②处在,居于,在于。《诗经·周南·关雎》: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”曹操《步出夏门行》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”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:“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。”③观察,省视。《尚书·舜典》:“在璿璣玉衡,以齐七政。”《淮南子·道应》:“得其精而忘其粗,在内而忘其外。”④问候,慰问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二三子皆使寡人闻卫国之言,吾子独不在寡人。”《大戴礼记·曾子立事》:“存往者,在来者。”⑤终结。《尚书·吕刑》:“非天不中,惟人在命。”⑥介词。引出时间、处所、范围等。《尚书·无逸》:“昔在殷王中宗,严恭寅畏,天命自度。”(寅:敬谨。)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子在川上曰。”⑦通“才”。仅仅。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。”
在-常用古汉语字典
在zài
【释义】:
[动]①存在。苏洵《六国论》:刺客不行,良将犹在。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谢公宿处今尚在。袁枚《祭妹文》:知在人间尚复几日。②居于,处于。苏轼《题西林壁》:只缘身在此山中。罗贯中《杨修之死》:丞相非在梦中。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:不复在位。③在于,决定于。刘禹锡《陋室铭》: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苏洵《六国论》:六国破灭,非兵不利,战不善,弊在赂秦。④问候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吾子独不在寡人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敝邑以政刑之不修,寇盗充斥,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何。[介]①表示处所。王勃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:无为在歧路,儿女共沾巾。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:吓得躲在屋里。陶渊明《饮酒》:结庐在人境,而又车马喧。②介绍时间。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:岁在癸丑。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:瞻顾遗迹,如在昨日。《孔雀东南飞(并序)》:儿今日冥冥,令母在后单。③介绍对象。施耐庵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》:着落在小人身上看管他哩。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:于人为可讥,而在己为有悔。
在-常用字详解字典
在zài
甲
金
篆
□,6画。①存在;生存
在世△健在|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。②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
在编|在家|在场△意在言表。③留在
在职|在位。④参加或属于某团体
在党|在团。⑤在于;决定于
事在人为。⑥正在
在开会|在工作。
〈辨〉在字甲金文都是借用才字表示,才,详才字下。篆书加形符土,表示地面或地点,以才为声符。楷书讹变作在。
在-敦煌俗字典
在zài
甘博078《維摩詰所說經》卷中《觀衆生品第七》:“解脫者不在內不在外不在兩間。”
敦研117《佛說太子瑞應本起經》卷上:“若在尊寵,則爲僑泆。”按:“泆”字《大正藏》作“佚”。敦研237《太子瑞應本起經》:“我已棄家,在此山澤,不宜復飾髮如凡人意。”
敦研309《修行本起經》卷下:“王曰:‘吾令監作,欲亂其思。然故禪定,在家何異?’”
敦研306《小品般若波羅蜜經》卷第九:“現在十方無量無邊阿僧衹世界。”
敦研257《賢愚經》卷第四:“以自在故。”
敦研024(5-2)《大方等大集經》:“現在所有諸劫有佛出者。”
敦研031(5-2)《大般涅槃經》:“在煩惱中,而不自見有如來性。”
敦研016《自在王菩薩經》:“一時佛在舍衛城衹陀林給孤獨園。”
在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在zài
【释义】:
①
存在;生存
人在阵地在|青春长在|父母健在|在世。→②
(人或事物)处于某个地点或位置
他在教室里|菜在冰箱里|在场|在座。
③
留在(某职位上);属于(某个群体)
在职|在位|在野|在旗。
①
在于;取决于
事情能不能办成就在你一句话|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|事在人为|贵在坚持。
⑤
正在
他在看书|火车在飞奔|红旗在飘扬。
⑥
引进动作行为有关的时间、处所、范围、条件等
列车在夜间到达|在北京长大|掉在水里|在工作上认真负责|在老师的指导下,完成了毕业设计|在他看来,这样就行了。
在-金瓶梅字典
在(抂)
(一)zài 《广韵》:居也,存也。 昨宰切 蟹开一上海从
①存在。 问声说:“不在”,就空回了。(五六1下6)我不在家了。(五二5下6)
②介词。 单身独自逃在沧州横海郡小旋风柴进庄上。(一4上3)先把大虫抬在前面。(一7下10)我今日就参,你在我这县里做个巡捕的都头。(一8下7)
(二)当作“住”zhù,形近讹。 终宵故把芒心诉,留在东风不放归。(七二18上10)
(三)当作“恠”guài,形近讹。 一心只想孩儿好,谁料愁来在梦多。(五九14上2)
(又讹成:老、有、着、然)
在-历代避讳字汇典
在zài
宋哲宗昭慈圣献孟皇后,父荣州刺史名在。
《宋史·后妃传下》载,高宗即位,尊后为隆祐太后。后性谦谨,“(帝)诏文书应奏者避后父名,(后)不许。”
征在-历代避讳字汇典
征在zhēng zài
春秋思想家、教育家孔子,母名征在。
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二名不偏讳。”郑玄注曰:“谓二名不一一讳也。孔子之母名征在,言在不称征,言征不称在。”
在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在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