駔(駔)是什么意思
駔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駔zù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徂古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從姥合一(從魚) 牡(壯)馬也。一曰馬蹲駔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阻 zǔ
側吕切 莊語開二(精魚) 阻止。
《墨子·非命上》:上以説王公大人,下以駔百姓之從事。〔注:駔、阻字假音。〕
組 zǔ
則古切 精姥開一(精魚) 絲帶,用絲帶穿聯。
《周禮·春官·典瑞》:駔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(刻玉爲凸凹界畫稱渠眉)疏璧琮(另刻璧琮使兩面疏通)。〔鄭注:駔,讀爲組。〕
chǔ
創舉切 初語開二(清魚) 文采,盛飾。
《晏子春秋·内篇諫下》:聖人之服中,侻而不駔。〔孫詒讓注:駔者,
之借字。〕
駔-敦煌俗字典
駔zǎng
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右字形雖別,音義是同。古而典者居上,今而要者居下。”按:“
”字《廣韻·鍾韻》又音“力鍾切”。
駔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駔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