笮(笮)是什么意思
笮-古代汉语字典
笮
【释义】:
㈠ zé△ ①屋顶瓦下椽上铺的箔席。《尔雅·释宫》“屋上薄谓之筄”郭璞注:“屋笮。”②压,挤压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“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”韦昭注:“镇,为阴所镇笮也。”《后汉书·耿恭传》:“笮马粪汁而饮之。”③盛箭的竹器。《仪礼·既夕礼》:“役器,甲胄干笮。”(干:盾。)
㈡zuó△ ④竹索。《水经注·江水》:“渡江有笮桥。”⑤通“凿”。木工打孔的工具,也用作刑具。《国语·鲁语上》:“其次用钻笮。”
笮-古代汉语字典
笮zuó
【释义】:
见“笮”㈡。
笮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笮zé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側伯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莊陌開二(精鐸) 迫也,在瓦之下,棼上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鑿 záo
在各切 從鐸開一(從藥) 古代刑具;打孔,穿通。
《國語·魯語上》:大刑用甲兵,其次用斧鉞,中刑用刀鋸,其次用鑽笮,薄刑用鞭扑,以威民也。〔注:笮,黥刑也。〕
《文選》馬融《長笛賦》:丸挻彫琢,刻鏤鑽笮。
笮-难僻字字典
笮
【释义】:
㈠(zé则)①盖房用的、铺在瓦下的竹席或苇席。②姓。
㈡(zuó昨)用竹蔑拧成的绳索。如:笮桥。
笮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笮zé
【释义】:
姓。
另见zuó。
笮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笮zuó
【释义】:
竹索,用竹篾拧成的绳索
笮桥。
另见zé。
笮-汉字异读字典
笮
㈠zé ①辅在椽上瓦下的苇席或竹席。《尔雅·释宫》:“屋上薄谓之筄。”郭璞注:“屋笮。”②压榨。《后汉书·耿恭传》:“吏士渴乏,笮马粪汁而饮之。”③竹制的盛箭器。《仪礼·既夕礼》:“役器:甲、胄、干、笮。”《释名·释兵》:“弩所受之器,织竹曰笮。”④姓。东汉有笮融,楚有笮伦。
㈡zuó ①〔通〕通“榨”。竹索。《五代史·义儿传》:“乃以苇笮维大鉴为浮梁。”②〔通〕通“凿”。马融《长笛赋》:“刻镂钻笮。”
笮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笮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