戠(戠)是什么意思
戠-古文字通假字典
戠
(職照zhi)讀為職(職照zhi),雙聲叠韻
燕侯戠戈:“郾侯戠怎(作)帀(師)萃鋸。”燕王職戈:“郾王戠乍
萃鋸。”“郾王戠”亦作“郾王職”,見《集成》一一三〇四郾王職戈,亦即燕昭王職,見《史記·趙世家》。《璽彙》〇二〇五:“戠
(歲)之鉨。”葉其峰讀“戠
”為“職歲”。《周禮·天官·職歲》:“職歲掌邦之賦出。”又《璽彙》〇二一七:“戠飤(食)之鉨。”鄭超《楚國官璽考述》“戠飤”讀為“職食”,以為即《周禮》之膳夫。又〇三〇九:“下
(
?)戠
(纕)。”〇三三五:“郢戠過敷(傅)。”三七五〇:“方正戠
(鑄)。”三七五九:“后戠
鉨。”又《續衡齋藏印》一·一四:“戠旅。”又包山楚簡一二八:“甶一戠獄之宔(主)。”郭店楚簡《六德》簡一〇:“……此〔六戠也〕……六戠既分,以依六惪(德)。”簡二三~二四:“古(故)夫夫、婦婦、父父、子子、君君、臣臣,六者客(各)行其戠
而吖亡
(由)迮(作)也。”又《尊德義》簡一八:“夫生而又(有)戠事者也,非
(教)所及也。”
戠-古文字通假字典
戠
(職照zhi)
戠-古文字通假字典
戠
(職照zhi)
戠-古文字通假字典
戠
(職照zhi)讀為熾(職穿chi),叠韻,照穿旁紐
隨縣楚簡四四:“屯戠
。”又五四:“戠組之。”何琳儀《古文字典》讀熾。按《説文》:“熾,盛也。”熾本指火盛,引申有赤紅義。
戠-古文字通假字典
戠
(職照zhi)讀為識(職審shi),叠韻,照審旁紐
何尊:“烏虖!爾有(舊)唯(雖)小子亡(無)戠,
(視)于公氏。”“亡戠”即“無識”。又包山楚簡《集箸言》:“嬴
公角戠之。”又《受期》簡末尾每稱“某某戠之”,如簡二一:“正旦塙戠之。”簡三四:“
忻戠之。”簡九〇:“正秀齊戠之。”簡九一:“義牢戠之。”戠讀為識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刺》:“壹宥曰不識。”鄭玄注:“審也。”《論語·述而》:“默而識之。”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