豸(豸)是什么意思
豸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豸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豸-古代汉语字典
豸zhì
【释义】:
①无脚的虫子。《汉书·五行志中之上》:“虫豸之类谓之孽。”(虫:有脚的虫子。)元稹《织妇词》:“羡他虫豸解缘天。”(解:懂得。缘天:指临空结网。)②制止。《左传·宣公十七年》:“余将老,使郤子逞其志,庶有豸乎?”(郤子:郤克,人名。逞:施展。庶:庶几,或许。)③[獬豸冠]古代执法官所戴的帽子。“獬豸”是传说中的一种能辨曲直的神兽。《后汉书·舆服志下》:“法冠……或谓之豸豸豸。”省称“豸冠”。岑参《送韦侍御先归京》:“闻欲朝龙阙,应须拂豸豸。”(龙阙:指朝廷。)
【说明】“豸”为象形字,像兽形。参附录三。
豸-难僻字字典
豸zhì
【同音字】:至
【释义】:
①无脚的虫,泛指虫。如:虫豸。②獬豸:传说中的一种神兽,能辨曲直。
豸-汉语字源字典
豸zhì
金
篆
古文字的豸字,象一长脊有尾,张开大口的爬行动物侧面之形,其本义指长脊兽,当即虎、豹、豺、狼一类凶猛的食肉动物的通称。《说文解字》:“豸,兽长脊行豸豸然,欲有所司杀形。”而在后世的典籍和口语中,则多用为一种无脚爬虫的通称。《尔雅·释虫》:“有足谓之虫,无足谓之豸。”因为无足之虫体形多长,如蛇蚓之类,所以称无足虫为“豸”,正是豸字长脊之义的引申。
豸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豸zhì
【释义】:
〈文〉蚯蚓之类没有脚的虫
虫豸。
豸-金瓶梅字典
豸
zhì 《广韵》:虫豸。 尔雅曰,有足曰虫,无足曰豸。 池尔切 止开三上纸澄
獬豸,传说神兽,用做官服装饰图案。 宋御史亦换了大红金云白豸员领、犀角带。(七六7上2)一匹大红绒金豸员领,一匹黑青妆花
丝员领。(七八1下2)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