畤(畤)是什么意思
畤-古文字通假字典
畤
(之定zhi)讀為沚(之照zhi),叠韻,定照準旁紐
阜陽漢簡《詩經》〇〇四號:“于畤于以用。”毛詩《召南·采蘩》作:“于以采蘩,于沼于沚。于以用之,公侯之事。”按詩沼、沚連言,顯以沚為正字,畤則祭天地五帝之處。文獻畤亦有用為沚者,《文選》晉潘安仁《河陽縣作》詩之一:“歸燕映蘭畤,游魚動圓波。”又《左傳·隱公三年》:“澗溪沼沚之毛。”釋文沚作畤,云:“本又作沚。”
畤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畤zhì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諸市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照止開三(端之) 天地五帝所基址祭地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沚 zhǐ
諸市切 照止開三(端之) 水中的小塊陸地。
《文選》潘岳《河陽縣作》詩之一:歸鴈映蘭畤,游魚動圓波。
畤-难僻字字典
畤zhì
【同音字】:峙
【释义】:
帝王祭天地及五帝的祭坛。
畤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畤zhì
【释义】:
秦汉时祭祀天地和五帝的祭坛。
畤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畤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