踵(踵)是什么意思
踵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踵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踵-古代汉语字典
踵zhǒng
【释义】:
①脚后跟。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御寇伏地,汗流至踵。”(御寇:列御寇。)方苞《狱中杂记》:“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。”又指鞋后跟。《庄子·让王》:“纳屦而踵决。”(屦jù:鞋。决:断裂。)②至,到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踵门而告文公曰。”③追逐,跟随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四年》:“吴踵楚,而疆埸无备,邑能无亡乎?”(疆埸yì:边界。亡:丧失。)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步兵踵军后数十万人。”引申为因袭,继承。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天下既定,踵秦而置材官于郡国。”(材官:武官。)萧统《文选序》:“盖踵其事而增华,变其本而加厉。”(华:文饰。)
踵-常用古汉语字典
踵zhǒng
【释义】:
[名]脚后跟,脚。《战国策·触龙说赵太后》:持其踵为之泣。方苞《狱中杂记》: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。[动]追随,跟随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四年》:吴踵楚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步兵踵军后数十万人。
踵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踵zhǒng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之隴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照腫合三(端東) 追也。一曰往來貌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歱 zhǒng
之隴切 照腫合三(端東) 足跟。
《孟子·盡心上》:摩頂放踵,利天下,爲之。〔朱珔云:踵,當爲歱之假借,今概以踵爲歱。〕
《禮記·曲禮下》:車輸曳踵。
《禮記·玉藻》:執龜玉,舉前曳踵。
《文選》張衡《東京賦》:踵二皇之遐武,誰謂駕遲而不能屬。
踵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踵zhǒng
【释义】:
①
脚跟
摩肩接踵|接踵而至|旋踵。→②
〈文〉追随;继承
踵步|踵武|踵事增华(继承前人的事业并加以发展)。→③
〈文〉到;亲自到
踵门|踵谢。
踵-金瓶梅字典
踵
zhǒng 《广韵》:足后。又继也,趾也,频也。一曰往来貌。 之陇切 通合三上肿章
①脚后根。 逆天时者,身名罹丧,祸不旋踵。(序5下5)
②登门,到家中。 辱承老生先事枉驾,当容踵叩。(五一15下8)
踵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踵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