肫(肫)是什么意思
肫-古代汉语字典
肫
【释义】:
㈠ chún ①古代祭祀用牲后体的一部分。《仪礼·特牲馈食礼》:“尸俎,右肩臂臑肫胳。”《宋史·礼志一》:“后髀股骨去体离为二,曰肫、胳。”②整体,全体。《仪礼·士昏礼》:“肫髀不升。”
㈡tún ③同“豚”。小猪。《晋书·阮籍传》:“及将葬,食一蒸肫,饮二斗酒,然后临诀。”
肫-古代汉语字典
肫tún
【释义】:
见“肫”㈡。
肫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肫zhūn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章倫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照諄合三(端文) 面頯(kuí顴)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純 chún
常倫切 禪諄合三(定文) 全。
《儀禮·士昏禮》:腊一,肫髀不升。
豚 tún
徒渾切 定魂合一(定文) 小豬。
《晉書·王濟傳》:蒸肫甚美。
肫-难僻字字典
肫zhūn
【同音字】:准阴平
【释义】:
①同“胗”。②肫肫:诚恳的样子。
肫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肫zhūn
【释义】:
鸟类的胃
鸡肫|鸭肫。
肫-汉字异读字典
肫
㈠zhūn ①禽类的胃。如:鸡肫。②诚恳。肫肫:诚恳貌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“肫肫其仁。”《章句》:“肫肫,诚至貌。”
㈡chún ①〔引〕古代祭祀所用牲后体的一部分。《仪礼·特牲馈食礼》:“右肩臂肫胳。”②〔通〕通“纯”。整体。《仪礼·士昏礼》:“腊一,肫。”郑玄注:“腊,兔腊也。肫或作纯。纯,全也。”
肫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肫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