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,专注于成语、字典、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,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,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、汉字和词语,提升国学素养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字典 > 自

自(自)是什么意思

  • 自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
   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
  • 自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自zì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①自己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。”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陛下亦宜自谋。”又为亲自。《诗经·小雅·节南山》:“不自为政,卒劳百姓。”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汤自把斧钺以伐昆吾。”(把:持,拿着。)②开始。《韩非子·心度》:“刑者,爱之自也。”③自然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蓬生麻中,不扶自直。”《论衡·实知》:“不学自知,不问自晓,古今行事,未之有也。”④介词。引出时间、处所及事物的起点、出发点等。《吕氏春秋·安死》:“自古及今,未有不亡之国也。”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,自楚之滕。”(之:往。)《庄子·德充符》:“自其同者观之,万物皆一也。”⑤介词。引出原因。《周易·需》:“自我致寇,敬慎不败也。”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屈平之作《离骚》,盖自怨生也。”⑥连词。表示假设。可译为假如。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唯圣人能内外无患,自非圣人,外宁必有内忧。”⑦连词。表示假设的让步。可译为即使。《汉书·高祖纪下》:“高祖不修文学,而性明达,好谋能听,自监门戍卒,见之如旧。”又《杜周传》:“自京师不晓,况于远方?”

    【说明】“自”为象形字,像鼻子形。是“鼻”字的古字。参附录三。

  • 自-常用古汉语字典

    自zì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[名]由来,缘由。蒲松龄《促织》:抚军不忘所自,无何,宰以卓异闻,宰悦,免成役。欧阳修《泷冈阡表》: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,遭时窃位,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,其来有自。[代]自己。司马迁《陈涉世家》:陈胜自立为将军,吴广为都尉。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诚能见可欲,则思知足以自戒。文天祥《指南录(后序)》:予自度不得脱,则直前诟虏帅失信,数吕师孟叔侄为逆。[副]①表示同时、交替。别自,另外。沈括《活板》:常作二铁板,一板印刷,一板已自布字。②表示合乎某种规律。自然。沈括《采草药》: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,用芽者自从本说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是以厚赏不行,重罚不用,而民自治。蒲松龄《促织》:而翁归,自与汝复算耳!③表示亲自。王安石《书湖阴先生壁》:茅檐长扫静无苔,花木成畦手自栽。司马迁《鸿门宴》:旦日不可不蚤自秉谢项王。司马迁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。④表示肯定、强调。当然。《陌上桑》:使君自有妇,罗敷自有夫。《孔雀东南飞(并序)》:我自不驱卿,逼迫有阿母。[介]①介绍处所。从,由。《论语》六则: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彭端淑《为学》:越明年,贫者自南海还,以告富者。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楚人有涉江者,其剑自舟中坠于水,遽契其舟。②介绍时间。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:余自束发读书轩中。贾谊《论积贮疏》:民不足而可治者,自古及今未之尝闻。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自经丧乱少睡眠,长夜沾湿何由彻。③介绍原因。欧阳修《伶官传序》:抑本其成败之迹,而皆自于人欤?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:自有是言,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。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:屈平之作《离骚》,盖自怨生也。④介绍对象。司马迁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自王以下,欲求报其父仇,莫能得。洪亮吉《治平篇》:又自此而曾焉,自此而元焉,视高、曾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。范晔《张衡传》:时天下承平日久,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。

  • 自-常用字详解字典

    自zì

    象形,■,6画。①自己;本身。与“别人”相对自动|自理|自费△独自|亲自|私自。②自然;当然自如|自在人心|自当努力△听其自然。③从;由自始至终|自古及今△来自△行远自迩。

    〈辨〉自字甲骨文象人鼻子之形;因为人们称自己时常指其鼻,所以引申为义项①。而本义后来又加声符作鼻,读bí;读bì。金文、篆书字形讹变,楷书作自。自字用作偏旁表示与鼻子有关的意思,有时也作声符。

  • 自-敦煌俗字典

    自zì

    敦研135《金光明經》:“令彼怨敵,自然退散。”

    P.2305《妙法蓮華經講經文》:“自居山內學修行,不省因循入帝京。”“不作威儀,不要侍者,獨自騰空,來於闕下。”

    P.2305《妙法蓮華經講經文》:“一自爲親,幾經寒暑,今朝忽擬生離,天地爭交教容許!”

  • 自-汉语字源字典

    自zì

    甲 金 

    甲骨文的自字,象人的鼻形,是“鼻”字的初形,其本义即指鼻子。后来自字多用作第一人称代词,指自己;而在“自”下增加一个“畀”字作为声符,另造了一个“鼻”字来表示鼻子的意思。

    [自由]指能按自己的意愿行动,不受他人限制。

    [自然]天然,非人为的;又指不造作,非勉强的。

    [自相矛盾]比喻言行不一致或互相抵触。

  • 自1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自1zì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称自己自1告奋勇|自1作自1受|自1顾自1。→②自然;当然自1有公论|桃李不言,下自1成蹊|老年人优先自1不用说。→③词的前缀。构成动词。a)表示动作由自己发出并及于自身自1救|自1尊|自1杀|自1律|自1述。b)表示动作由自己发出,并非外力推动自1满|自1学|自1立|自1愿|自1动。〇④姓。

  • 自2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自2zì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引进动作行为的起点或来源,相当于“从”“由”本次列车自2上海开往广州|来自2农村|自2上而下|自2古以来。

  • 自-金瓶梅字典

    (一)zì 《广韵》:从也,用也,由也,率也。 疾二切 止开三去至从

    ①代词,自己。 各人自取浇滷。(五二6下1)

    ②副词,自然、依旧。 新酒放在两下里,清自清,浑自浑。(五二6上2)

    (二)同“只”zhǐ,方音借字。 西门庆自知淫人妻子,而不知死之将至。(七九1上8)人自知道一个兄弟做了都头,怎的养活了哥嫂,却不知反来嚼咬人。(一20上7)西门庆尝了尝,说道:“自好你娘每吃!”(二三4上6)

    (三)当作“白”bái,形近讹。 自坐(生)坐(生)腿儿跷在两边。(七九7上4)

    (四)当作“身”shēn,形近讹。 已[而]有殿头官,自穿紫窄衫,腰系金厢带。(七一15上1)

    (五)当作“月”yuè,形近讹。 碧落[无]尘,淡自窥[檐]。(七二14上10)

    (六)当作“有”yǒu,形近讹。 大姐姐他每多(都)有衣裳穿,我老道只自知数的那几件子,没件好当眼的。(四十8上8)

    (又讹成:白、曰、目、着)

  • 自成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自成zì chéng

   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、大顺政权建立者李氏名自成。

    〔代字〕《后鉴录》云:李自成“建元永昌,国号顺。……讳‘自成’为‘𢦩’,以崇贞十七年正月朔即顺王位。”

    彦按:“”字不见字书,盖所自创。“𢦩”字乃古文“成”,见《说文》。

  • 自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