疮(瘡)是什么意思
创同疮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创同疮
创音chuāng。创的本义是创伤,伤口。《说文》:“创,伤也。”《广雅·释诂四》:“创,伤也。”创,引申为疮疖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居丧之礼,头有创则沐,身有疡(yáng)则浴,有疾则饮酒食肉,疾止复初。”(父母丧期的礼仪,头上生疮,就洗头;身上长疮就洗澡;有病可以喝酒吃肉,病好了再和开始一样。沐,洗头。疡,疮。浴,洗身,洗澡。)《论衡·书虚》:“管仲告诸侯:吾君背有疽(jū)创,不得妇人,疮不衰愈。”(管仲告诉诸侯:我们国君背上生了一个毒疮,不得到女人,恶疮不能减轻痊愈。疽,毒疮。衰愈,减轻痊愈。)“疮疖”义,后来更换义符写作“疮”。
疮通创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疮通创
疮音chuāng。疮和创上古同属初纽阳部,同音通假。疮的本义是疽的总名。《玉篇》:“疮,疮痍也。”通创,创伤,伤口。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其飞徐而鸣悲,飞徐者,故疮痛也;鸣悲者,久失群也;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,闻弦音引而高飞,故疮陨也。”(受伤的雁飞得慢而叫得悲惨——飞得慢是因旧伤口疼痛;叫得惨是由于长久失群;旧伤没好而害怕心情又没有去掉,听见弓弦一响,急忙高飞,引起旧伤口破裂,从高处掉下来了。)柳宗元《段太尉逸事状》:“即自取水洗去血,裂裳衣疮,手注善药。”(就亲自拿来清水洗去农夫身上的血,把自己的衣服扯破包扎伤口,亲手给农夫敷药。注,敷。)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:“以缚即炉火烧绝之,虽疮手勿惮。”(区寄把捆在手上的绳子靠近火炉烧断了,虽然烧伤了手也不怕痛。即,动词,挨近。惮,怕。)
疮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疮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疮-古代汉语字典
疮chuāng
【繁体字】:瘡
【释义】:
①伤,外伤。《后汉书·耿弇传附耿恭》:“汉家箭神,其中疮者必有异。”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:“童自转,以缚即炉火烧绝之,虽疮手勿惮。”(即:就,靠近。勿:不。惮:害怕。)比喻疾苦。杜甫《壮游》:“下悯万人疮。”[疮痍]创伤。《抱朴子·自叙》:“弟与我同冒矢石,疮疮周身。”比喻疾苦或遭受破坏、灾害后的景象。《盐铁论·国疾》:“然其祸累世不复,疮疮至今未息。”杜甫《北征》:“乾坤含疮疮。”(乾坤:指天地间。)②疮疖,溃疡。《后汉书·济北惠王寿传》:“体生疮肿。”
疮-常用字详解字典
疮chuāng
瘡
从疒仓声,形声,
,9画。 ①皮肤或黏膜局部溃烂的疾病
疮疤|疮□△冻疮|□疮|褥疮|痔疮|百孔千疮。②外伤伤口
疮痍△棒疮|刀疮。
〈辨〉疮字繁体作瘡,声符为倉,仓之繁体。
疮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疮chuāng瘡
【释义】:
①
〈文〉伤口;外伤
刀疮|棒疮|金疮迸裂。→②
指皮肤或黏膜红肿溃烂的病
头上长疮|褥疮|冻疮|口疮。
疮-金瓶梅字典
疮(瘡)
chuāng “瘡”草写楷化得形。
瘡疾。 得命思财,疮好忘痛,来家还问老婆找起后帐来了。(十四6下7)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