卒(卒)是什么意思
卒-古文字通假字典
卒
(物精zu)讀為晬(微精zui),雙聲,微物陰入對轉
馬王堆帛書《五十二病方·加(痂)》:“以少(小)嬰兒弱(溺)漬羖羊矢,卒其時,以傅之。”影本卒讀為晬,晬時即一晝夜。按《説文新附》:“晬,周年也。从日,卒,卒亦聲。”晬亦解為周,《靈樞經·壽天剛柔》:“乾復漬,以盡其汁,每漬必晬其日。”“晬日”即周日,與“晬時”同。
卒-古文字通假字典
卒
(物精zu)讀為淬(物清cui),叠韻,精清旁紐
馬王堆帛書《老子》乙本卷前古佚書《經法·名理》:“如燔如卒,事之反也。”影本注説卒讀為淬火之淬,燔為火燒。水火本不相容,若火與水合,則不循事理,故言“事之反”。
卒-古文字通假字典
卒
(物精zu)讀為猝(物清cu),叠韻,精清旁紐
銀雀山竹簡《孫臏兵法·陳忌問壘》:“用此者,所以應卒宭、處隘塞死地之中也,是吾所以取龐□而禽(擒)泰(太)子申也。”影本注讀卒為猝,“卒宭”即“猝宭”,乃應付突然發生的事故。按《漢書·平帝紀》:“以元壽二年倉卒時,横賦斂者,償其直。”顔師古注:“卒讀曰猝。”
卒-古文字通假字典
卒
(物精zu)或説讀為萃(物從cui),叠韻,精從旁紐
公典盤:“……男女無
(期),于終有卒……”林聖傑《公典盤銘文淺釋》卒讀為萃。《方言》:“萃,雜,集也,東齊曰聚。”又《一切經音義》卷四引《方言》:“東齊海岱之間謂萃為聚。”“于終有萃”近似今語“白頭偕老”。馬王堆帛書《六十四卦》有卒卦,漢、唐石經本卒作萃,初六、六三、九五同。
卒同猝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卒同猝
卒音cù。卒的本义是隶役。《说文》:“卒,隶人给事者。”后指步兵。由于上古没有“猝”字,就假借“卒”表示仓猝,突然,一下子的意思。《方言》:“猝谓急促也。”《楚辞·天问》:“启代益作后,卒然离孽?”(夏启想取代益作国君,为什么突然遭到灾祸?启,夏启,传说是禹的儿子。益,传说是禹的贤臣。后,国君。离,通罹,遭到。孽,灾祸,忧患。)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相见日浅,卒卒无须臾之閒,得竭指意。”(彼此相见的日子太少,我又匆匆忙忙地没有片刻的空闲时间,能够向您倾吐自己的心意。指,通旨,意图,心意。)贾谊《论积贮疏》:“卒然边境有急,数十百万之众,国胡以馈之?”(如果边境上突然发生了紧急情况,成千上万的士兵,国家用什么向士兵提供粮饷?馈,供养。)《盐铁论·世务》:“事不预辨,不可以应卒。”(办事情事先不弄清楚它的原委,就不能应付突然出现的局面。)司马光《赤壁之战》:“五万兵难卒合。”(五万士兵难以仓猝之间集合起来。)“仓猝,突然”义,后来加义符“犬”写作“猝”。
卒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卒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卒-古代汉语字典
卒cù
【释义】:
见“卒”㈡。
卒-古代汉语字典
卒
【繁体字】:
【释义】:
㈠ zú△①步兵。后泛指士兵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车驰卒奔。”《韩非子·说林下》:“夫越破吴,豪士死,锐卒尽。”又为被征调服徭役的人。《史记·河渠书》:“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。”(穿:挖,掘。漕:水道运粮。)②古代军队建制。《周礼·地官·小司徒》:“五人为伍,五伍为两,四两为卒。”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郑伯使卒出豭,行出犬、鸡,以诅射颍考叔者。”(豭jiā:公猪。颍考叔:人名。)③终,尽。《诗经·邶风·日月》:“父兮母兮,畜我不卒。”(畜:养。)《吕氏春秋·慎大》:“上天弗恤,夏命其卒。”又为最后,终于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晋人有冯妇者,善搏虎,卒为善士。”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卒成帝业。”④死亡。《吕氏春秋·察微》:“昭公惧,遂出奔齐,卒于乾侯。”(乾侯:地名。)《新唐书·百官志一》:“凡丧,三品以上称薨,五品以上称卒,自六品达于庶人称死。”⑤通“崒”。高峻。《诗经·小雅·渐渐之石》:“渐渐之石,维其卒矣。”(渐渐chánchán:同“巉巉”,山石高峻的样子。)⑥通“捽zuó”。争斗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偃然案兵无动,以观夫暴国之相卒也。”
㈡cù△⑦迅疾,敏捷。后来写作“猝”。《吕氏春秋·贵卒》:“力贵突,智贵卒。”(突:突发。)又为仓促。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:“(天子)行西逾陇,卒,从官不得食。”⑧突然。后来写作“猝”。《吕氏春秋·当务》:“卒然相遇于涂。(涂:道路。)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然虏卒犯之,无以禁也。”
【说明】“卒”为象形字,像带有特殊标记的衣服形。参附录三。
【辨析】1.卒、兵。见“兵”字条。2.卒、崩、薨、死、没。见“崩”字条。
卒-常用古汉语字典
卒
【释义】:
(一)zú[名]①步兵。泛指士兵。司马迁《陈涉世家》:比至陈,车六七百乘,骑千余,卒数万人。贾谊《过秦论》:率疲弊之卒,将数百之众,转而攻秦。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择健卒十人。②差役。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:近岁风俗尤为侈靡,走卒类士服,农夫蹑丝履。冯梦龙《灌园叟晚逢仙女》:狱卒们齐声答应。[动]①死亡。古代大夫死称“卒”,后为死亡的统称。范晔《张衡传》:年六十二,永和四年卒。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: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,而卒葬之。②尽,结束。《孔雀东南飞(并序)》:谓言无罪过,供养卒大恩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语卒而单于大怒。[副]表示终竟。终于,最终。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:怀王卒行。王安石《读孟尝君传》:士以故归之,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。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: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,买五人之脰而函之,卒与尸合。
(二)cù[副]表示出乎意料。突然。《战国策·荆轲刺秦王》:群臣惊愕,卒起不意,尽失其度。贾谊《论积贮疏》:卒然边境有急,数千百万之众,国胡以馈之?
卒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卒zú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臧没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精没合一(精物) 隸人給事者爲卒。卒,衣有題識者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猝 cù
倉没切 清没合一(清物) 突然。
《墨子·號令》:圍城之重禁,敵人卒而至,嚴令吏命,無敢諠囂。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卒然問曰:“天下惡乎定?”
《莊子·列禦寇》:卒然問焉而觀其知。
《荀子·議兵》;輕利僄遫,卒如飄風。
《淮南子·兵略》:卒如雷霆,疾如風雨。
《戰國策·燕策三》:群臣驚愕,卒起不意,盡失其度。
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今陛下有海内,而子弟爲匹夫,卒有田常、六卿之臣,無輔拂何以相救哉?
《漢書·婁敬傳》:且夫秦地被山帶河,四塞以爲固,卒然有急,百萬之衆可具。〔顔師古云:卒讀曰猝。〕
《風俗通義·祀典》:今人卒得惡悟,燒虎皮飲之。
《靈樞·百病始生》:卒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,蓋無虚,故邪不能傷人。
瘁 cuì
秦醉切 從至合四(從微) 病困,勞累。
《詩·小雅·節南山》:不自爲政,卒勞百姓。
《詩·大雅·板》:上帝板板,下民卒癉。〔《韓詩外傳·卷五》引作瘁癉。〕
《商君書·弱民》:官設而不用,志行爲卒。
崒 zú
慈恤切 從術合四(從物) 高,險峻。
《詩·小雅·漸漸之石》:漸漸之石,維其卒矣。〔鄭《箋》云:卒者,崔嵬也。馬瑞辰云:卒即崒之省借。〕
《管子·内業》:是故此氣,杲乎如登於天,杳乎如入於淵,淖乎如在於海,卒乎如在於已。〔豬飼彦博云:卒,崒同,高峻貌。〕
捽 zuó
昨没切 從没合一(從物) 捽搏。揪打。
《荀子·王制》:偃然案兵無動,以觀夫暴國之相卒也。
卒-通假字小字典
卒zú
臧没切(精没合一) 精物入
本指古代穿赤色衣服的奴隶,后来泛称士兵。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卒,隶人给事者为卒。假借为萃,又为猝。”
通“猝”cù 仓没切(清没合一) 清物入 突然,仓猝。
卒然问曰:“天下恶乎定?”(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)——(梁襄王)突然问我道:“天下要怎样才得安定?〔恶(wù):疑问代词,怎么。〕
李广军极简易,然虏卒犯之,无以禁也。(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)——李广的军队管理十分简易疏略,可是敌人如果骤然进犯,就无法阻挡。〔虏:对敌人的蔑称。 禁:阻挡。〕
五万兵难卒合。(《资治通鉴·汉纪·献帝建安十三年》)——(多到)五万兵马,难能一下子集合拢来。〔胡三省《音注》:“卒,读曰猝。”〕
卒1-常用字详解字典
卒1zú
甲
金
篆
□,8画。①古时指兵
卒1子△小卒1|士卒1。②差役△走卒1|狱卒1|隶卒1。③完毕;结束
卒1业|卒1岁。④最后;终于
卒1底于成|卒1至灭亡。⑤死
病卒1△生卒1年月。
卒2-常用字详解字典
卒2cù
同“猝”
卒2中。
〈辨〉卒字甲骨文从衣从爻,爻象示衣上有题识符号。这种衣服是古时隶役穿的,所以,隶役称为卒。金文、篆书变为指事字,从衣从一画,一斜画表示此种衣服与寻常的衣服有别。楷书作卒,异体作
,从衣从十,十也可视为指事符号。
卒-敦煌俗字典
卒cù
甘博001《法句經》:“死命卒至,如水湍聚(驟)。”按:《大正藏》“驟”作“聚”。
敦博072《妙法蓮華經》卷第四:“住忍辱地,柔和善順而不卒暴,心亦不驚。”S.318《洞淵神咒經·斬鬼品》:“吐血下痢,霍亂卒死。”又:“國中大小各卒死,多有溫炁。”
S.76《食療本草》:“蒲桃:平。……其子不宜多食,令人卒煩悶,猶如火燎。”
卒-敦煌俗字典
卒zú
甘博003《佛說觀佛三昧海經》卷第五:“阿鼻地獄十八獄卒。”
甘博003《佛說觀佛三昧海經》卷第五:“獄卒羅刹以大鐵叉刺罪人眼。”
P.2536《春秋穀梁經傳》:“夏五月癸丑,衛侯朔卒。”“言葬不言卒,不葬者也。”“夏四月,薛伯卒,築臺于薛。薛,魯邑也。”
敦研004(2-2)《優婆塞戒經》:“七者獄卒,八者畜獵狗。”
S.2614《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》:“如來遣我看慈母,阿鼻地獄救波吒。目連不住騰身過,獄卒相看不敢遮。”
卒-汉语字源字典
卒zú
金
篆
古文字的卒字,是在衣襟下加一短画作为指示符号,表示衣上有题识(zhì)的意思。这种有题识的衣服一般用作士兵或差役的制服。所以,卒的本义指士兵或差役的制服,引申指士兵、差役。卒字用作动词,有完毕、结束之义,又指人死。
[卒伍]周代军队的编制名称,后来泛指军队。
[卒章]诗、词、文章的结尾。
[卒业]完成未竟的事业。又指修习完全部的课程。
卒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卒cù
【释义】:
突然
脑卒中(zhòng,中风)。另见zú。
卒1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卒1zú*
【释义】:
①
士兵
一兵一卒1|士卒1|小卒1。→②
旧指差役
走卒1|狱卒1。
卒2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卒2zú*
【释义】:
①
〈文〉终了;完毕
卒2岁|卒2业。→②
死亡
生卒2年月。→③
〈文〉表示事情经过发展变化,最终出现了某种结果,相当于“终于”“最终”
卒2并六国而成帝业。
另见cù。
卒-汉字异读字典
卒
㈠zú ①旧时泛称差役。如:马前卒。②士兵。如:一兵一卒;小卒。③古称三十国为卒。见《礼记·王制》。④古时军队中二十五人的指挥者。《逸周书·武顺》:“卒必力……卒不力,无以承训。”孔晁注:“卒,二十五人之帅,故以勇力为之也。”⑤古指大夫死亡及年老寿终。后为死亡的通称。如:生卒年月。⑥终;终于。《诗·邶风·日月》:“畜我不终。”
㈡cuì 〔通〕通“倅”。副。《礼记·燕义》:“庶子官职,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。”
㈢cù 〔通〕同“猝”。突然。《后汉书·仲长统传》:“军旅卒发。”
卒-金瓶梅字典
卒
(一)zú 《广韵》:说文,隶人给事者衣为卒。卒,衣有题记者。 臧没切 臻合一入没精
又 《广韵》:终也,尽也。 子聿切 臻合三入术精
①差役。 两边闪〔出〕三四皂隶役卒。(十2上2)
②终于。 卒至金虏背盟、凭陵中夏。(十七5上2)
③死。 生于政和丙申六月十三日申时,卒于政和丁酉八月廿三日申时。(五九16下6)
(二)cù 《广韵》:急也,蘧也。 仓没切 臻合一入没清
突然。 不意天秀卒至,躲避不及。(四七1下11)
(三)当作“辛”xīn,形近讹。 汗马卒勤二十年,羸(赢)得斑斑鬓如雪。(一百3上9)
士卒-历代避讳字汇典
士卒shì zú
见“309、健儿”条。
卒-历代避讳字汇典
卒zú
三国魏涿君太守黄朗,父曾为县卒,遂忌呼“卒”。
《三国志·裴潛传》注云:“始(黄)朗为君长,自以父故,常忌不呼铃下伍伯,而呼其姓字,至于忿怒,亦终不言。”
卒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卒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