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,专注于成语、字典、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,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,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、汉字和词语,提升国学素养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字典 > 白

白(白)是什么意思

  • 白-古文字通假字典

    (鐸並bai)讀為柏(鐸幫bai),叠韻,幫並旁紐

    戰國古幣有“白人”直刀(《錢典》一一八六~一一八八),出土地多為河北及山西。“白人”應即“柏人”,春秋晉邑,戰國屬趙,故城在今河北隆堯縣西,今有“柏鄉”,或即古“柏人”也。地距邯鄲甚近。文獻多與邯鄲連舉。又上博楚竹書《孔子詩論》簡二六:“北白舟悶。”“北白舟”即《詩·邶風》之《柏舟》。

  • 白-古文字通假字典

    (鐸並bai)讀為伯(鐸幫bo),叠韻,幫並旁紐

    殷墟甲骨文《合集》二八〇八六:“壬戌卜,王其二方白。”《合集》三六五一一:“……余其比多田……多白征盂方白炎……”《合集》一三九二五正:“貞,乎(呼)取雇(顧)白。”周原甲骨文H一一·八二:“……周方白,甶(使)正。”H一一·一四:“楚白迄今秋來,甶于王其則。”H一一·二二:“虫白。”趞曹鼎:“井(邢)白入右趞曹立中廷。”夨令坭:“隹王于伐楚白在炎。”裘衛盉:“裘衛乃彘(矢)告于白邑父、(榮)白、定白、白、單白……”伯公父:“白太師小子白公父乍。”以上白字皆應讀伯,《説文》:“伯,長也。”方伯為一方之長,某伯為某諸侯國或王室某職之長,家内兄弟以年長者為伯。按《左傳·定公四年》:“伯州梨之孫嚭為吴太宰,以謀楚。”《吴越春秋·闔閭内傳四》伯作白。又上博楚竹書《緇衣》簡一:“亞=(惡惡)女(如)亞(惡)(巷)白。”今本作“惡惡如《巷伯》。”毛詩《小雅》有《巷伯》篇。

  • 白-古文字通假字典

    (鐸並bai)即伯(鐸幫bo),與

  • 白-古文字通假字典

    (鐸並bai)或説讀為百(鐸幫bai),叠韻,幫並旁紐

    《璽彙》四八一四~四八一八為吉語璽“又(有)千萬”,字《璽彙》隸作百,按字固可讀百,但應隸作白。又按白、百通用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:“用三百牢於鄜畤。”索隱:“百當為白,蓋字誤。”戰國文字又有字,中山胤嗣率圓壺:“方數里。”《璽彙》四七四二“千牛”,四七四五“千牛”。舊釋全、釋金,皆無法通讀,近年始有學者據中山器釋為百,於義則通,於字形仍難解釋。湯餘惠《關於字的再探討》説為白字。因為中山王玆兆域圖有“執白(帛)宫”,白字作,下横為飾筆。又作(《璽彙》二一五二字所从),演變作,由而曉變為。以上白字除“執白(帛)”外皆應讀百。《璽彙》四七四二“宜有白”,即“宜有百”。又戰國魏布幣面文:“梁正(幣)白當寽”、“梁半二白當寽”、“梁塚(重)釿五十當寽”。以上二白字皆當讀百。又郭店楚簡《窮達以時》簡七:“白里(饋)五羊……”所述為百里傒事。《説苑·雜言》:“百里奚自賣取五羊皮。”

  • 白-古文字通假字典

    (鐸並bai)讀為帛(鐸並bo),雙聲叠韻

    中山王玆兆域圖中與“大(將)宫”、“正奎(圭)宫”、“宗宫”並列有所謂“執宫”,舊釋旦,義無所取,或釋皂,字形亦有距離。湯餘惠《關於字的再探討》説下横畫為飾筆,字應釋白,讀為帛。“執帛”為孤卿的别名。《周禮·夏官·舍人》:“三公執璧,孤執皮帛,卿執羔,大夫雁。”《史記·曹相國世家》:“楚懷王以沛公為碭郡長,將碭郡兵。於是乃封參為執帛,號曰建成君。”集解:“張晏曰:孤卿也。”孤卿與大將、正圭並列,比較合理。按《左傳·閔公二年》:“大帛之冠。”《禮記·雜記上》鄭玄注引帛作白。

  • 白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
   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
  • 白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白bái△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①白,白色。《庄子·马蹄》:“白玉不毁。”《吕氏春秋·察传》:“数传而白为黑。”比喻洁净,纯洁。屈原《九章·橘颂》:“精色内白,类可任兮。”(类:似。)于谦《石灰吟》:“要留清白在人间。”引申为亮,明亮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虚室生白。”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不知东方之既白。”②明白,清楚。《荀子·王霸》:“三者明主之所谨择也,仁人之所务白也。”(三者:指义、信、权谋。)《汉书·贡禹传》:“罪白者伏其诛。”引申为显明,显赫。《荀子·乐论》:“然后名声于是白,光辉于是大。”③上奏,禀告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燕相白王,王大说。”(说yuè:喜悦。)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烦三老为入白之。”(三老:乡官。)又为对平辈、晚辈的谦词,多用于书信中。古诗《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阿母白媒人,贫贱有此女。”韩愈《答李翊书》:“六月二十六日,愈白。”④没有功名或没有知识。刘禹锡《陋室铭》:“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”⑤空白,空无所有。《新唐书·苗晋卿传》:“奭持纸终日,笔不下,人谓之曳白。”引申为徒然。李白《越女词》之四:“相看月未堕,白地断肝肠。”

  • 白-常用古汉语字典

    白bái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[名]①像霜雪一样的颜色。辛弃疾《清平乐·村居》:醉里吴音相媚好,白发谁家翁媪?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永州之野产异蛇,黑质而白章。《战国策·荆轲刺秦王》: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,皆白衣冠以送之。②白发。蒲松龄《促织》:见红女白婆,填塞门户。《汉书·严助传》:戴白之老不见兵革。王建《送流人》:渐看归处远,垂白住炎州。③指白色之物。蒲松龄《促织》:上于盆而养之,蟹白栗黄,备极护爱。《世说新语·俭啬》:陶性俭吝,及食,噉薤,庾因留白。陶问用此何为,庾云:“故可种。”[动]①告诉,禀报。《孔雀东南飞(并序)》:便可白公姥,及时相遣归。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:墟吏白州,州白大府。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无辞以白其大人。②澄清,昭雪。乐毅《报燕王书》: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。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:然使君冤未白。[形]①清白,纯洁。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:又安能以皓皓之白,而蒙世之温蠖乎!李华《吊古战场文》:月色苦兮霜白。②明亮。苏轼《赤壁赋》:相与枕藉乎舟中,不知东方之既白。《礼记·曾子问》:当室之白,尊于东房,是谓阳厌。③清楚,明了。《汉书·贡禹传》:罪白者伏其诛,疑者以与民。《荀子·王霸》:三者明主之所谨择也,仁人之所务白也。[副]①表示没有根据。平白地,平空地。睢景臣《[般涉调]哨遍·高祖还乡》:白甚么改了姓,更了名,唤做汉高祖。《红楼梦·第五十七回》:倒不是白嚼蛆,我倒是一片真心为姑娘。②表示空枉。徒然,白白。李白《越女词五首·四》:相看月未堕,白地断肝肠。《红楼梦·第二十八回》:谁知我是白操了这番心,有冤无处诉!③表示只限于某一范围。只,仅。《红楼梦·第六回》:要是白来逛呢便罢,有什么话,只管告诉奶奶。

  • 白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
    白bái

    【中古音】:

    【上古音】:

    傍陌切

    【通假字释义】:

    並陌開二(並鐸) 西方色也,陰用事,物色白。

    【正字及释义】:

    伯 bó 博陌切 幫陌開二(幫鐸) 同“百”。

    《荀子·王制》:司馬知師旅甲兵乘白之數。〔王引之云:白同伯,百人爲伯。〕

    帛 bó 傍陌切 並陌開二(並鐸) 絲織物的總稱。

    《詩·小雅·六月》:織文鳥章,白旆央央。〔《公羊傳·宣公十二年》舊疏引作:帛旆英英。〕

    《左傳·閔公二年》:衛文公,大布之衣,大帛之冠。〔大帛,《禮記·雜記上》鄭注引作大白。〕

    《管子·輕重戊》:闊其年,民被白布。〔戴望云:白,帛之假字。〕

    《列女傳·殷紂妲己》:斬妲己,頭懸於小白旗,以爲亡紂者,是女也。〔注引陳奂云:小白即雜帛也,白與帛通。〕

    魄 pò 普伯切 滂陌開二(滂鐸) 陰神。對魂而言,指形體。今謂體魄。

    《素問·經脈别論篇》:一陰至,厥陰之治也;真虚(yuān酸痛)心,厥氣留薄,發爲白汗,調食和药,治在下俞(shù,穴位)。〔王冰注:白汗,即魄汗。魄,白古通用。〕

  • 白-难僻字字典

    白duī

    【同音字】:堆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“堆”的古字。小土山。

  • 白-常用字详解字典

    白bái

    象形,,5画。①各种波长的光都被反射时呈现的颜色。与“黑”相对白骨|白面|白菜|白米|白煤|白内障△蛋白|雪白|花白△小白菜。②用白眼珠看人,表示轻视、鄙薄或厌恶白瞪△青白眼。③光明白天|白昼。④清楚;明白清白△不白之冤。⑤口语。与“文言”相对白话文。⑥说明,表述表白|辨白。⑦戏曲中的“念”道白|韵白。⑧写错或念错的字白字。⑨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白卷|白饭|白开水△空白|一穷二白。⑩无效果;无代价;无报偿白搭|白忙|白吃|白干。⑾象征反动白匪|白军。⑿白族,我国少数民族之一。分布在云南、贵州一带。

    〈辨〉“白”字甲金文象大拇指之形,有大义。加形符人作“伯”,用为排行、西伯、伯父字,以其为人中之大者,声符仍有表义作用。后世大义由“伯”字表示,“白”字借用为黑白字◇注意:白与自只差中间一横划。有时候,自用为偏旁亦省作白,几与白无别,详见皆、皇等字下。

  • 白-敦煌俗字典

    白bái

    敦研024(5-4)《大方等大集經》:“爾時寶女復白佛言。”

  • 白-汉语字源字典

    白bái

    甲 金 

    白是一种类似霜或雪的颜色,属五色之一,与“黑”相对。甲骨文、金文的白字,象一椭圆形的稻米粒。脱去谷壳的米粒洁净莹白,故用它来代表白色。引申为洁净、白亮、清楚、明白以及空白等义。用作动词,还有禀告、陈述之义。

    [白云苍狗]比喻世事变幻无常。典出唐杜甫诗《可叹》:“天上浮云如白衣,斯须改变如苍狗。”也作“白衣苍狗”。

    [白黑分明]清浊、是非分明。

    [白驹过隙]比喻光阴迅速。典出《庄子·知北游》:“人生天地之间,若白驹之过隙,忽然而己。”

    [白头如新]谓久交而不相知,与新交无异。

    [白璧微瑕]白玉璧上有小斑点,比喻很好的人或事物还有小缺点。

  • 白1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白1bái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像霜雪一样的颜色(跟“黑”相对)墙刷得很白1|工作服是白1的|黑白1分明|白1纸黑字。→②洁净;纯洁(多指为人)襟怀坦白1|清白1。→③明亮白1昼|白1日|白1花花。④明白;清楚真相大白1|不白1之冤。⑤说明;陈述表白1|辩白1|剖白1|自白1。戏曲中只说不唱的台词;戏剧角色所说的话道白1|宾白1|独白1|旁白1|韵白1|京白1(京剧中用北京话念的道白)|苏白1(昆曲、京剧中用苏州话念的道白)。白话,现代汉语的书面形式,它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半文半白1|文白1夹杂。→⑧指丧事红白1喜事。→⑨没有外加其他东西的;空的白1开水|交白1卷|白1手起家|一穷二白1。没有效果地;徒然白1忙了一天|白1操心|白1白1浪费时间。不付出代价地;无报偿地白1看戏|买十个,白1送一个|不能白1给你。→⑿用白眼珠看(表示鄙薄或厌恶)白1了他一眼。→⒀某些食用植物的白色嫩茎或层层包裹的叶鞘茭白1|葱白1。→⒁象征反动白1区|白1军。〇⒂姓。

  • 白2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白2bái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读音或字形有错的写白2字(如把“性别”写成“姓别”)|念白2字(如把“破绽”读成“破定”)|白2字先生。“白字”在书面语中通常写作“别字”。

  • 白3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白3bái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[白族]báiz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,分布在云南、贵州。

  • 白-金瓶梅字典

    (一)bái 《广韵》:西方色。又告也,语也。 傍陌切 梗开二入陌並

    ①白色的。 例略。

    ②素朴无华。 年年居白屋,日日走黉门。(五六10下2)将那药抖在盏子里,把那药帖安了,将白汤冲在盏里。(五8上3)

    ③徒然无益。 桂姐一家唬的捏两把汗,更不知是那里动人,白央人打听寔信。(六九10上7)俺每都拿着拜见钱在这里,不白教他出来见。(二十9下1)

    ④依旧无变化,总是。 近来得了个细疾,白不得好。(三12上10)把人的鞋都别了,白穿不上。(四六14下5)

    (二)当作“百”bǎi,形近讹。 吴月娘这里穿大红五彩遍地锦,白兽朝麒麟、段子通袖袍儿。(四三11上9)

    (三)当作“向”xiàng,形近讹。 映阶蕉棕,白日葵榴。(十九2上3)

    (四)当作“自”zì,形近讹。你今日独白一个在那边房子里坐到这早晚?(五十9下1)

    (又讹成:自、曰)

  • 白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白bái

    (一)

    春秋齐桓公姜氏名小白。

    〔代字〕以“皓”代“白”:

    《颜氏家训·风操篇》云:“桓公名白,博有五皓之称。”又,《山堂肆考》卷一三九云:“齐桓公名小白,改白〔首〕为皓首。”

    (二)

    南朝宋明帝刘彧,多忌讳,言语文书应避凶恶字样数百千品,亦恶“白”字。

    〔代字〕《初学记》卷二五引王琰《宋春秋》曰:宋明帝“恶‘白’字,屏风书古来名文,有‘白’字辄加改易,玄、黄、朱、紫,随宜代焉。”

    〔触犯〕《宋书·明帝纪》云:“宣阳门民间谓之白门,上以白门之名不祥,甚讳之。尚书右丞江谧尝误犯,上变色曰:‘白汝家门!’谧稽颡谢,久之方释。”

  • 白招拒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白招拒bái zhāo jù

    五方帝名:灵威仰、赤熛怒、含枢纽、白招拒、汁(一作“叶”)光纪。

    《通考·郊社十一》云:宋仁宗天圣六年,(1)“礼官丁讽言,‘《春秋文耀勾》五方帝名——灵威仰、赤熛怒、含枢纽、白招拒、叶光纪,祝文、位板有司皆书斥其名’,下礼院议,去之。”

  • 白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