拌(拌)是什么意思
拌-古代汉语字典
拌bàn
【释义】:
见“拌”㈡。
拌-古代汉语字典
拌
【释义】:
㈠ pàn ①分开,剖开。《吕氏春秋·古乐》:“瞽叟乃拌五弦之瑟,作以为十五弦之瑟。”《史记·龟策列传》:“镌石拌蚌,传卖于市。”
㈡bàn ②搅和,调匀。《齐民要术·作豉法》:“细磨为面,以水拌而蒸之。”朱肱《北山酒经》:“著水无多少,拌和黍麦,以匀为度。”
拌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拌bàn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蒲旱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並緩合三(並元) 《玉篇》:棄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判 pàn
普半切 滂换合一(滂元) 分離。
《吕氏春秋·古樂》:瞽叟乃拌五弦之瑟,作以爲十五弦之瑟,命之曰大章。
《史記·龜策列傳》:鎸石拌蚌,傳賣于市;聖人得之,以爲大寳。〔《集解》徐廣云:拌,音判。《索隱》:拌,音判。〕
拌-常用字详解字典
拌bàn
从手半声,形声,
,8画。①搅和
拌草|拌料|拌种△凉拌|杂拌儿。②吵嘴
拌嘴。
〈辨〉拌字本义为舍弃、不顾惜,读pàn。后用为搅和义,读bàn。
拌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拌bàn
【释义】:
搅和
小葱拌豆腐|拌凉粉|拌草料|搅拌。
拌-汉字异读字典
拌
㈠bàn ①搀和。如:小葱拌豆腐。②争吵。如:拌嘴。
㈡pàn ①〔通〕通“判”。分开。《吕氏春秋·古乐》:“瞽瞍乃拌五弦之瑟。”《史记·龟策列传》:“镌石拌蚌,传卖于市。”②〔通〕通“拚”。舍弃。蔡绅《西楼子》词:“多少恨,多少泪,谩迟留,何以蓦然拌舍去来休。”《广雅·释诂》:“拌,弃也。”
拌-金瓶梅字典
拌(絆)
bàn 《广韵》:弃也。 蒲旱切 山合一上缓並
通“絆”,覊绊。 出门交癞象拌了一交。(八7下9)黑影子拌倒了,磕了牙也是钱!(三十9上1)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