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,专注于成语、字典、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,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,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、汉字和词语,提升国学素养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字典 > 对

对(對)是什么意思

  • 对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
   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
  • 对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对duì

    【繁体字】:對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①应答。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“先公若问与夷,其将何辞以对?”(与夷:人名。)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叶公问孔子于子路,子路不对。”②对着,向着。《史记·万石张叔列传》:“对案不食。”古诗《木兰诗》:“对镜帖花黄。”(花黄:古代妇女面饰。)引申为相对。《水经注·资水》:“县左右二冈对峙。”③敌,对抗。《韩非子·初见秦》:“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,十可以对百。”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。”(司马宣王:司马懿。)引申为对手,敌手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逊传》:“刘备天下知名,曹操所惮,今在境界,此强对也。”(惮dàn:惧怕。)④配偶。《后汉书·梁鸿传》:“择对不嫁。”⑤文体的一种。又称对策,奏对。《文心雕龙·议对》:“又对策者,应诏而陈政也。”又:“仲舒之对,祖述春秋。”⑥对偶,对仗。《文心雕龙·丽辞》:“反对为优,正对为劣。”

  • 对-常用古汉语字典

    对duì

    【繁体字】:對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[名]①配偶。《后汉书·梁鸿列传》:择对不嫁,至年三十。汤显祖《紫箫记·胜游》:乱定而归,定寻名对。②对手,敌人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刘备天下知名,曹操所惮,今在境界,此强对也。《聊斋志异·武技》:李由此以武名,遨游南北,罔有其对。③文体的一种。即“奏对”,“对策”。《文心雕龙·议对》:公孙之对,简而未博。《汉书·公孙弘传》:策奏,天子擢弘对为第一。[动]①回答。罗贯中《杨修之死》:修以鸡肋之意对。《孟子·庄暴见孟子》:暴未有以对。②对着,向着。李白《望天门山》:两岸青山相对出,孤帆一片日边来。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天台一万八千丈,对此欲倒东南倾。[数]双。魏学洢《核舟记》:对联、题名并篆文。曹雪芹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样漆小几。[介]介绍对象。向。曹雪芹《葫芦僧判断葫芦案》: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事来。关汉卿《窦娥冤》:此时不对监斩大人说,几时说哪?

  • 对-常用字详解字典

    对duì

    □,5画。①回答对答|对策△应对。②对待,看待对症下药。③朝着,向着对准|对牛弹琴。④相对对白|对联。⑤双;成双。用于相配的人或事物△配对。⑥投合,适合对劲儿|对脾气。⑦比照,检查,调整对号△校对。⑧正确,正常对头△不对。⑨对面的,敌对的对方△作对。⑩搀和牛奶对水。⑾量词。用于成双成对的人或事物一对夫妻|一对鹦鹉。⑿介词。对于对别人有利。

    〈辨〉对字甲骨文象手执前端有齿的兵器,本义为对打、敌对;引申为应对字。金文字形讹变。篆书又加口为形符,为应对义的本字;汉文帝又去口,改以士为形符,表示士人应对诚实。楷书作對,简化作对。

  • 对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对duì對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〈文〉相当;相配。→②回答无言以对|对答如流|对白|对歌|应对。→③面向着;朝着窗户正对着大街|枪口对准靶心。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,相当于“向”“跟”他对我笑了笑|这事对谁也不要说|对这种人不要客气。对待;应(yìng)付对事不对人|针尖对麦芒。⑥引进对待的对象,略相当于“对于”大家对他很关心|我对你有意见|对下棋不感兴趣。⑦对面的;对立的对门|对手。彼此相向对调|对换|对流|对立|对峙。→⑨互相拼合或配合把破镜片对到一起|把门对上|对对子。⑩相互配合的人或事物成双配对。指对联七言对|对子。用于成双成对的人或事物一对夫妇|两对鸳鸯|一对沙发。→⒀适合;符合于门当户对|对脾气|对心思|对劲儿。→⒁通过互相比较,核查是否相符对答案|对笔迹|对账|对号入座|校对|核对|对照|对比。⒂正确;符合一定的标准数字不对|回答对了|说得很对|气色不对。⒃调整使符合一定的要求照相要对好焦距|对琴弦儿|对表。→⒄平分成两份对开|对半儿。〇⒅同“兑2”③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