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,专注于成语、字典、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,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,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、汉字和词语,提升国学素养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字典 > 邦

邦(邦)是什么意思

  • 邦通封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
    邦通封

    邦音fēng。邦和封上古同属帮纽东部,同音通假。邦的本义是国家。《说文》:“邦,国也。”通封。帝王赐给诸侯、大臣的土地或爵位;边界,界域。《尚书·序下》:“武王既胜殷,邦诸侯。”(周武王已经战胜商之后,分封诸侯。既,已经。)《诗经·商颂·玄鸟》:“邦畿千里,维民所止。”(分封土地千里,建立疆界,是众民居住的地方。畿,与邦同义,都是分封疆界的意思。止,居。)《诗经·小雅·雨无正》:“邦君诸侯,莫肯朝夕。”(封国之君、封国的诸候,也都不肯早晚为国事来操劳。)《韩诗外传》卷十:“至麦丘见邦人曰:‘尔何谓者也?’对曰:‘臣麦丘之邦人。’”(到达了麦丘,见到封人问道:“你是做什么的呢?”回答说:“我是麦丘这个地方的封人。”封人,管理边界的小官。)

  • 邦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
   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
  • 邦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邦bāng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诸侯的封国。《诗经·大雅·思齐》:“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。”(刑:法,此指用礼法对待。寡妻:国君的正妻。)《论语·季氏》:“而谋动干戈于邦内。”又为天子统辖的范围,天下。《诗经·小雅·采菽》:“殿天子之邦。”(殿:镇抚。)泛指国家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言忠信,行笃敬,虽蛮夷之邦行矣。”杜甫《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》:“邦以民为本。”引申为分封。《墨子·非攻下》:“唐叔与吕尚邦齐、晋。”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周有天下,裂土田而瓜分之,设五等,邦群后。”(后:君。)

    【辨析】邦、国。在“诸侯的封国”、“国家”意义上,它们是同义词。较早的文献多用邦,而少用国。另外“国”的意义更宽泛些,它可以指食邑、诸侯王的封地,也可以指国都、城邑,这些意义都是邦所不具备的。

  • 邦-常用古汉语字典

    邦bāng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[名]诸侯的封国,也泛指国家。《论语·季氏将伐颛臾》:夫颛臾,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,且在邦域之中矣。《论语·季氏将伐颛臾》: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,而谋动干戈于邦内。

  • 邦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
    邦bāng

    【中古音】:

    【上古音】:

    博江切

    【通假字释义】:

    幫江開二(幫東) 國也。

    【正字及释义】:

    封 fēng ㄈㄥ 府容切 非鍾合三(幫東) 指帝王分給諸侯的土地,也指帝王把土地或爵位賜給臣子。

    《尚書·序》:武王既勝殷,邦諸侯,班宗彝。〔《史記》邦作封。〕

    《論語·季氏》:邦分崩離析,而不能守也;而謀動干戈於邦内。〔《釋文》鄭本作封内。〕

    《韓非子·喻老》:楚邦之法,禄臣再世而收地,唯孫叔敖獨在,此不以其邦爲收者,瘠也。〔顧廣圻云:邦,讀爲封。〕

  • 邦-常用字详解字典

    邦bāng

    从邑丰声,形声,,6画。国家邦交|邦联△友邦|番邦|联邦|邻邦|盟邦|多难兴邦△安邦定国。

    〈辨〉邦字甲骨文象田中植树作为边界的样子,从田,上部从丰,象草木丰茂之状。金文和篆书改从邑,邑,详邑字下;楷书作邦,声符,俗称丰字旁儿,为丰字的变体。俗体作,误。

  • 邦-敦煌俗字典

    邦bāng

    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邦:國。”“右依顏監《字樣》甄錄要用者,考定折衷,刊削紕繆。”[正字]

    S.799《隸古定尚書》:“王曰:‘嗟,我友邦冢君!’”“大邦畏其力,小邦懷其德。”“邦甸侯衛,駿奔走。”

  • 邦-敦煌俗字典

    邦guī

    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邽:音圭。”“右依顏監《字樣》甄錄要用者,考定折衷,刊削紕繆。”

  • 邦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邦bāng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国家友邦|邦国|邦交|联邦。〇②姓。

  • 邦-金瓶梅字典

    bāng 《广韵》:国也。 博江切 江开二平江帮

    邦国。 天王巡狩,而万邦怀保。(四八8下11)

    (又讹成:兵)

  • 邦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邦bāng

    汉高帝刘氏名邦。

    〔作某〕《汉书·高帝纪下》:九年冬十月,“上奉玉卮为太上皇寿,曰:‘始大人常以臣亡赖,不能治产业,不如仲力,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?’”彦按:此“某”字原当作“邦”,刘邦对父宜自称名。班氏讳避,改书为“某”。

    同书《王莽传上》载:梓潼人哀章无行,见莽居摄,即作铜匮,为两检,其一署曰:“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”。此“某”原亦当是“邦”字,故班氏恐人疑误,承而释云:“某者,高皇帝名也。”

    〔代字〕①以“国”代“邦”;

    《汉书·高帝本纪》注引荀悦云:高祖“讳邦,字季。‘邦’之字曰‘国’。”师古释曰:“‘邦’之字曰‘国’者,臣下所避以相代也。”

    〈姓名〉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:“邦巽字子敛”,《索隐》云:“《家语》‘巽’作‘选’,字子敛。《文翁图》作‘国选’,盖亦避汉讳改之。”

    同书同传:“郑国字子徒”,《索隐》云:“《家语》:‘薛邦字徒’。《史记》作‘国’而《家语》称‘邦’者,盖避汉祖讳而改。‘郑’与‘薛’,字误也。”《正义》亦云:“《家语》云:‘薛邦字徒’,《史记》作‘国’者,避高祖讳。‘薛’字与‘郑’,字误耳。”

    〈习语〉《三国志·东夷传》云:“辰韩在马韩之东,其耆老传世,自言古之亡人避秦役来适韩国,……其言语不与马韩同,名国为‘邦’,弓为‘弧’,贼为‘寇’,行酒为‘行觞’。”《汇考》卷六曰:“徐锴《说文系传》、张华《博物志》亦云:‘东夷有国,谓国为邦,秦之遗也。’可见秦时犹号为‘邦’,至汉初始讳而不言耳。”彦按:《说文系传》卷一二“邦”字下云:“古谓封诸侯为邦,故《尚书》曰‘乃命诸王而邦之蔡’。汉讳‘邦’,故两汉无称。”是则诸侯所封由称“邦”而变为称“国”,亦由避汉高祖讳故。

    〈引文〉《尚书·尧典》“协和万邦”,《史记·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》引,改作“协和万国”,而《五帝本纪》又作“合和万国”。

    同书《禹贡篇》“中邦锡土、姓”、《皋陶谟》“亮采有邦”,《史记·夏本纪》“邦”并改“国”。

    《皋陶谟》“无教逸次有邦”,《汉书·王嘉传》引,作“亡敖佚欲有国”。

    《牧誓篇》“我友邦冢君”、《吕刑篇》“有邦有土”,《史记·周本纪》并以“国”字易“邦”。

    《无逸篇》“嘉靖殷邦”,徐于《中论》引之,“邦”亦代以“国”字。

    《诗·大雅·文王》“万邦作孚”,《礼记·缁衣》、《风俗通义·三王篇》引《诗》,并作“万国作孚”。

    《论语·子路篇》“善人为邦百年”,《史记·孝文帝纪赞》作“善人之治国百年”。

    同书《卫灵公篇》“虽蛮貊之邦行矣”,《宪问篇》:“邦有道,谷;邦无道,谷,耻也”,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“邦”并改“国”。

    《颜渊篇》“在邦必闻”、“在邦必达,在家必达”,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作“在国必闻”、“在国及家必达”。

    《泰伯篇》:“邦有道,贫且贱焉,耻也;邦无道,富且贵焉,耻也。”《潜夫论·本政篇》引,两“邦”字改“国”。

    《公冶长篇》“邦有道不废,邦无道免于刑戮”,《论衡·问孔篇》亦并改“邦”为“国”。

    《阳货篇》“怀其宝而迷其邦”,《韩诗外传》卷一首章乃称“怀其宝而迷其国”。而《通鉴·汉纪四十九》,灵帝光和二年中常侍吕强云:“前召议郎蔡邕对问于金商门,邕不敢怀道迷国。”注亦曰:“盖引《论语》‘迷邦’之言。不曰‘邦’者,避高帝讳。”

    又,《汇考》卷六曰:“《论语》既多称‘邦’,何以孔子之言散见《孝经》、《戴记》、《家语》、《庄》、《列》、《董》、《杨》、《说苑》等书者,皆不及‘邦’字?此非由假托,即出雌黄,甚明。特以义训相同,改换甚易,读者亦不觉耳。”彦按:大小戴、董仲舒、杨雄、刘向并西汉时人,其书为刘邦讳,引用古书,改“邦”为“国”,亦情理事。《家语》传本来路不明,姑且不论。至于《庄子》、《列子》,则盖经汉人所窜改也。

    〈篇籍〉熹平石经残碑,蔡邕所书,经文中之“邦”字,俱改为“国”。如《尚书·盘庚中》“安定厥邦”、《论语·八佾篇》“邦君为两君之好”、《微子篇》“何必去父母之邦”诸“邦”字,碑文并作“国”字。(1)

    又,《周易·蹇卦》“以正邦也”,荀爽、陆绩本“正邦”并作“正国”,(2)盖亦汉人避讳窜改而然。

    〈其他〉《中州集》卷九“郑内翰子聃”条,载(金)海陵王正隆二年试赋,有小注云:“御题‘天赐勇智正万邦’,海陵谓侍臣:‘汉高祖讳,不避之可乎!’乃改作‘万国’。”彦按:此条属后世避汉讳,与他条汉人避汉讳者不同。其避亦海陵一时兴之所至,而非当时定制。

    ②以“域”代“邦”:

    〈引文〉《周礼·秋官·大行人》云:“以同邦国之礼而待其宾客”,《大戴礼记·朝事篇》改作“以同域国之礼”。《汇考》卷六曰:“盖下连‘国’字,不可重言,故变例改‘域’。”

    ③以“封”代“邦”:

    〈篇籍〉《论语·季氏篇》:“且在邦域之中矣”,《释文》云:“‘邦’或作‘封’。”又:“而谋动干戈于邦内”,《释文》亦云:“郑本作‘封内’。”彦按:作“封”盖亦汉人避高帝讳改。

  • 邦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