腹(腹)是什么意思
腹-古文字通假字典
腹
(覺幫fu)讀為覆(覺滂fu),叠韻,幫滂旁紐
馬王堆帛書《老子》甲本卷後古佚書《五行》:“終(充)其不莊(藏)尤割(害)人之心,而仁腹天下。”影本注以為腹讀為覆。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人能充無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勝用也。”又同書《離婁》:“聖人……既竭心思焉,繼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。”按《晏子春秋·内篇·問上》:“則為人主所案據腹而引之。”《韓詩外傳》七腹作覆。
腹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腹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腹-古代汉语字典
腹fù△
【释义】:
①肚子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虽鞭之长,不及马腹。”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王丞相枕周伯仁膝,指其腹曰:‘卿此中何所有?’”喻指中心部分。《盐铁论·刺复》:“方今为天下腹居,郡诸侯并臻。”(臻:至。)②怀抱。《诗经·小雅·蓼莪》:“顾我复我,出入腹我。”伯颜《七哀诗》之三:“腹我鞠我徒辛勤。”③内心。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:“(张)汤奏当(颜)异九卿见令不便,不入言而腹非,论死。”刘基《赠周宗道》:“披衣款军门,披腹陈否臧。”(否pǐ臧:恶善。)
腹-常用古汉语字典
腹fù
【释义】:
[名]肚腹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。文天祥《指南录(后序)》:几从鱼腹死。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: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。
腹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腹fù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方六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非屋開三(幫覺) 厚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複 fù
方六切 非屋開三(幫覺) 重複,重叠。
《詩·小雅·蓼莪》:顧我復我,出入腹我。〔馬瑞辰云:腹與複通。《説文》:複,重衣貌。重衣亦厚之義也。〕
《禮記·月令》:冰方盛,水澤腹堅,命取冰。〔鄭玄注:腹,厚也。此月日在北陸,冰堅厚之時也。《釋文》:腹,本又作複。〕
腹-常用字详解字典
腹fù
从肉复声,形声,
,13画。①肚子
腹部|腹泻△遗腹子。②喻称中心或接近中心的部分
腹心|腹地△心腹|瓶腹。③鼎或瓶子之类的中空而凸出的部分。
〈辨〉腹读fù,愎读bì,二者声符同而音不同,注意不要读错。
腹-敦煌俗字典
腹fù
甘博003《佛說觀佛三昧海經》卷第五:“氣滿心腹,喘息不續。”
敦研256《佛經》:“小母剖腹,母子俱死。”
敦研196《妙法蓮華經》卷第七《普賢菩薩勸發品》:“惡創濃血,水腹短氣。”按:“惡創濃血”《大正藏》作“惡瘡膿血”。
S.76《食療本草》:“越瓜:寒。……不可空腹和醋食之,令人心痛。”“冬瓜:寒。右主治小腹水鼓脹。”
S.6315《祈雨文》:“稽首再賀於前恩,鼓腹歌謠於聖造。”
S.4642《發願文範本等》:“兩道使主楊公痛扆腹心,分間授鉞;務寧邊庶,擇才臨人。”
腹-汉语字源字典
腹fù
甲
篆
腹是一个形声字。甲骨文的腹字,从身复声。而身字象突出腹部的人形,具有较强的形象性,其本义一望而知是指人的肚子。身或省作人,字形的象形意味既已消失,小篆则进一步类化,变为从肉。腹字除指人的肚子外,还引申为怀抱,又喻指事物的中心部分。
[腹心]喻亲信。又指衷诚。
[腹非]口虽不言而内心非之。也作“腹诽”。
[腹笥]笥,藏书之器。以腹比笥,言学识丰富。
[腹稿]预先构思好的文稿。
[腹心之疾]喻深患。
腹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腹fù
【释义】:
①
人和某些动物躯干的一部分,在胸的下面或后面,通称肚子
腹腔|腹泻|空腹|遗腹子。→②
喻指人的内心或地域的中心部位
以小人之心度(duó)君子之腹|腹稿|深入腹地。→③
前面
腹背受敌。→④
坛子、瓶子等器物中间凸出像肚子的部分
壶腹|瓶腹。
腹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腹juān
【释义】:
〈文〉①
削减;收缩
腹损用度。→②
剥削
腹民脂膏|腹削。
另见zuī。
腹-金瓶梅字典
腹
fù 《广韵》:腹肚。 方六切 通合三入屋非
肚子。 心窝里如雪刃相侵,满腹中似钢刀乱搅。(五8下2)
腹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腹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