覆(覆)是什么意思
复通覆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复通覆
复音fù。复,上古属并纽觉部;覆,上古属滂纽觉部。二字为迭韵通假。复的本义是返回,还。《说文》:“复,往来也。”《尔雅·释言》:“复,返也。”通覆。覆盖;倾覆。《荀子·臣道》:“以德复君而化之,大忠也。”(用高尚的德操覆盖着国君,使国君受到教育感化,这是最大的忠于国君。)陆游《首春连阴》:“老妪哭子那可听,僵死不复黔娄衾。”(老妇哭子的凄惨声岂能忍听,已经殭死不能覆盖上破被。那,语助词,表反诘。僵,同殭。黔娄,战国时齐隐士,家贫不仕,后喻贫士。)
《周易·泰》:“城复于隍,勿用师。”(城墙倾倒在城下的干沟里,不能出军打仗。高亨注:“复读为覆。隍,城下沟。无水称隍,有水称池。”)
覆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覆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覆-古代汉语字典
覆fù△
【释义】:
①翻,翻转。《荀子·成相》:“前车已覆。”《后汉书·皇甫规传》:“今兴改善政,易于覆手。”又为倾倒出,倒出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譬如平地,虽覆一篑,进,吾往也。”(篑:筐。)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覆杯水于坳堂之上。”(坳ào堂:堂上低洼之处。)引申为覆灭,颠覆。《墨子·天志下》:“吾攻国覆军杀将若干人矣。”《论语·阳货》:“恶利口之覆邦家者。”(恶wù:憎恶。)②覆盖,遮盖。《庄子·天下》:“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,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。”欧阳修《卖油翁》:“以钱覆其口。”③埋伏。《左传·桓公十二年》:“楚人坐其北门,而覆诸山下。”(坐:指坐待,等待。)又为伏兵。《左传·隐公九年》:“君为三覆以待之。”(三覆:三批伏兵。)④审察,查核。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“藏在周府,可覆视也。”(府:盟府,掌管盟誓典策的官署。)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下》:“韩昭侯之时,黍种尝贵甚,昭侯令人覆廪,吏果窃黍种而粜之甚多。”(廪:粮仓。)又为审问。《汉书·江都易王刘非传》:“汉廷使者即复来覆我,我决不独死。”⑤重复。《后汉书·黄琼传》:“举吏先试之于公府,又覆之于端门。”(端门:宫殿的正南门。)《新唐书·选举志》:“覆试多不中选。”⑥回报。《汉书·冯唐传》:“赏赐决于外,不从中覆也。”《聊斋志异·阿宝》:“借口相覆:小生不忘金诺也。”(借口:指借对方的嘴。金诺:珍贵不渝的诺言。)⑦反而。《诗经·小雅·小旻》:“谋臧不从,不臧覆用。”(臧:善,好。从:听从。)《左传·文公元年》:“匪用其良,覆俾我悖。”(俾:使。悖:悖逆。)
【辨析】覆、復、複。见“复1(復)”字条。
覆-常用古汉语字典
覆fù
【释义】:
[名]伏兵。《左传·隐公九年》:君为三覆以待之。《左传·襄公十三年》:子为三覆以待我,我请诱之。[动]①倾倒,倒出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覆杯水于坳堂之上,则芥为之舟,置杯焉则胶,水浅而舟大也。《新唐书·后妃列传上·元献杨皇后》:梦若有介而戈者环鼎三,而三煮尽覆。②覆盖,遮蔽。魏学洢《核舟记》:中轩敞者为舱,箬篷覆之。冯梦龙《灌园叟晚逢仙女》:那花正种在草堂对面,周围以湖石拦之,四边竖个木架子,上覆布幔,遮蔽日色。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公阅毕,即解貂覆生,为掩户。③翻转。司马迁《鸿门宴》:樊哙覆其盾于地。冯梦龙《灌园叟晚逢仙女》:覆身转来,将秋公扶起,坐在阶沿上。④倾覆,推倒。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怨不在大,可畏惟人;载舟覆舟,所宜深慎。《楚辞·九章·思美人》:车既覆而马颠兮,蹇独怀此异路。⑤灭亡,覆灭。《左传·哀公八年》:今子以小恶而欲覆宗国,不亦难乎?李华《吊古战场文》:此古战场也,常覆三军。
覆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覆fù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敷救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敷宥開三(滂幽) 覂(翻覆)也,一曰蓋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孵 fū ㄈㄨ 芳無切 敷虞合三(滂幽) 鳥類伏卵而生幼鳥曰孵。
《春秋繁露·實性》:卵待覆二十日而後能爲雛。〔天啓本覆作復。〕
復 fù
房六切 奉屋開三(並幽) 還,返回。
《易·乾卦》:終日乾乾,反覆道也。
《漢書·馮唐傳》:賞賜決於外,不從中覆也。〔顔師古云:覆謂覆白之也。〕
覆-常用字详解字典
覆fù
□,18画。①翻过来;歪倒
覆舟|覆辙|覆灭△颠覆|倾覆|天翻地覆。②盖住
覆盖△被覆。③同“复1①②”。
〈辨〉覆字篆书从襾復声,襾读yà,义为包裹,覆盖;声符復为复的繁体字之一,本义为往复。楷书讹变作覆。◇注意:覆没有简化字,不能写作“复”。
覆-敦煌俗字典
覆fù
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從覀。”“右各依脚注。”“右依顏監《字樣》甄錄要用者,考定折衷,刊削紕繆。”[正字]
P.2173《御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宣演卷上》:“才微任重,覆鍊增尤。”
甘博136《道行般若經》卷第九:“城上皆有七寶、羅縠緹縵以覆城上。”
甘博001《法句經》:“起時當即起,莫如愚覆淵。”按:此字形似“寝”字。
敦研365《大般涅槃經》卷第十五:“如是佛性久爲煩惱之所覆蔽故。”
敦研020(9-9)《大般涅槃經》:“若有比丘犯禁戒已,憍慢心故,覆藏不悔,當知是人名真破戒。”
S.6557《南陽和尚問答雜徵義》:“答:‘今言無佛性者,爲被煩恼盖覆不見。”
S.4624《受八關齋戒文》:“無明所覆,煩惱自纏。”
覆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覆fù
【释义】:
①
下部朝上翻过来或翻倒
天翻地覆覆巢之下无完卵|覆辙。→②
灭亡
覆灭|覆亡。→③同“复1”①。现在通常写作“复”。①同“复1”②。现在通常写作“复”。〇⑤
遮盖
覆盖|覆被。
(一)1964年公布的《简化字总表》将“覆”作为“复”的繁体字处理。1986年重新发表的《简化字总表》确认“覆”为规范字,不再作为“复”的繁体字。(二)“覆辙”的“覆”,《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》推荐使用,不要写作“复”。
覆-金瓶梅字典
覆
fù 《广韵》:盖也。 敷救切 流开三去宥敷 又《广韵》:反覆。又败也,倒也,审也。 芳福切通合三入屋敷
①盖上。 把瓶儿用板门抬出,停于正寝,下铺锦褥,上覆纸被。(六二21上3)
②回覆。 把他的本只不覆上来。(四八11上11)多上覆你老爹。(五一7下11)
③反覆,逆转。 施灼龟道:大象目下没甚事,只怕后来反覆牵延,不得脱然全愈。(五三12上2)
④重新。 头带着一顶出洗覆盔过的、恰如太山游到岭的旧罗帽儿。(三五5下2)
⑤通“複”,双重。《广韵》:“複,重衣。”方六切(通合三入屋非)。 那人覆姓“西门”,单名一个“庆”字。(二6下4)
覆-历代避讳字汇典
覆fù
(一)
宋世讳“危”、“乱”、“倾”、“覆”字:
《清波杂志》卷二云:“客有言表章所用字有合回护处,若‘危’、‘乱’、‘倾’、‘覆’之类。”
《晁氏客语》亦云:“禁中讳‘危’、‘乱’、‘倾’、‘覆’字,宫中皆不敢道着。”
(二)
元代表章禁用凶恶字,“覆”属其中之一。参见“2、哀”条之(一)。
覆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覆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