亙(亙)是什么意思
亙-古文字通假字典
亙
(蒸匣henɡ)文獻作恆(蒸匣henɡ),雙聲叠韻
殷墟甲骨文有王亙之名,為殷之先公,《合集》一四七六二反:“貞,丨(侑)于王亙。”《合集》一四七六六:“貞,于王亙丨(侑)。”《合集》一四七六八:“貞,勿丨于王亙。”《前》七·一一·二:“貞,王亙易
。”王國維《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生考》説:“王恆之為殷先祖,惟見於《楚辭·天問》。《天問》自‘簡狄在臺,嚳何宜’以下二十韻,皆述商事。其問王亥以下數世事曰……‘恆秉季德,焉得夫朴牛……’此……實紀王亥、王恆及上甲微三世之事。”“王亥與王恆同以王稱,其時代自當相接。……然則王亥與上甲微之間,又當有王恆一世。”按《詩·大雅·生民》:“恆之秬秠,恆之穈
。”釋文:“恆本又作亙。”《衆經音義》引恆作亙。又按甲骨文亙原作
或
,即《説文》恆字古文。《説文》:“恆,常也。从心,从舟在二之間,上下心以舟施恆也。
,古文恆从月。《詩》曰:如月之恆。”亙本指上、下弦之月,舟為月之曉。亙後世又與亘混,恆或作恒。亙或音ɡen,或音ɡenɡ,實則本應讀henɡ。韓兵器六年安陽令矛:“工帀(師)亙□。”六年格氏令戈:“工師亙安。”亙即恆氏,楚大夫恆思之後,見《風俗通義》。又包山楚簡一二九:“亙思少司馬登
。”又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甲:“亡又尚(常)亙。”“常亙”即恆常。郭店楚簡《成之聞之》簡一:“古之甬(用)民者求之(己)為亙。”又《魯穆公問子思》簡一~二子思對穆公問:“恆爯(稱)其君之亞(惡)者,可胃(謂)忠臣矣。”下文穆公又以子思之話告成孫弋,恆作亙。簡五~六成孫弋曰:“亙爯(稱)其君之亞(惡)者未之有也。”又郭店楚簡本《老子》甲簡六:“智(知)足之為足,此亙足矣。”亙馬王堆帛書《老子》甲、乙本作恆。王弼本作常,乃避漢文帝諱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