辜(辜)是什么意思
孤通辜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孤通辜
孤音gū。孤和辜上古同属见纽鱼部,同音通假。孤的本义是幼年丧父。《说文》:“孤,无父也。”通辜。归罪;辜负,有负。《国语·吴语》:“天王亲趋玉趾,以心孤勾践,而又宥赦之。”(大王亲劳大驾,率师伐越,因此从心里归罪勾践,却又饶恕了我们。天王,对吴王阖间的尊称。玉,对别人表示尊敬之词。趾,脚。)李陵《答苏武书》:“功大罪小,不蒙明察,孤负陵区区之意,每一念此,忽然忘生。”(我的功劳大罪过小,没有承蒙皇上清楚地考察,辜负了我的一片诚挚的心意,每当想到这里,恍恍惚惚地忘掉了自己还活着。区区,诚挚的样子。)《后汉书·马皇后纪》:“臣叔父援,孤恩不报。”(我的叔父马援,辜负皇恩却不图报效。)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:“常恐殒没,孤负国恩。”(我经常担心中途死去,辜负了国家的大恩。没,同殁,死。)
辜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辜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辜-古代汉语字典
辜gū
【释义】:
①罪。《墨子·非攻上》:“至杀不辜人也。”(至:至于。)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:“常恐无辜死。”今成语有“死有余辜”。引申为灾祸。《后汉书·乌桓传》:“五郡民庶,家受其辜。”(民庶:百姓。)②肢解,分裂肢体。《周礼·秋官·掌戮》:“杀王之亲者辜之。”《淮南子·俶真》:“逮至夏桀、殷纣,燔生人,辜谏者。”(燔:焚烧。)③辜负,对不住。王安石《上杜学士言开治书》:“不敢因循苟简,以辜大君子推引之意。”
辜-常用古汉语字典
辜gū
【释义】:
[名]罪。文天祥《指南录(后序)》:至海陵,如高沙,常恐无辜死。王守仁《瘗旅文》:尔亦何辜乎?[动]①犯罪,获罪。李陵《答苏武书》:周、魏见辜。②分裂肢体。为古代的一种酷刑。《周礼·秋官司寇·掌戮》:杀王之亲者辜之。③辜负,对不住。杜甫《后出塞·五》:跃马二十年,恐辜明主恩。
辜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辜gū
【中古音】:
ㄍㄨ
【上古音】:
古胡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見模合一(見魚) 罪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故 gù
古暮切 見暮合二(見魚) 原故,原因。
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般紛紛其離此尤兮,亦夫子之辜也。〔《索隱》云:《漢書》辜,作故。〕
苦 kǔ
康杜切 溪姥合一(溪魚) 困也。
《春秋繁露·竹林》:楚與中國俠(挾)而擊之,鄭罷弊危亡,終身愁辜。〔盧文弨云:辜,當讀爲苦。〕
辜-常用字详解字典
辜gū
从辛古声,形声,
,12画。①罪
无辜|死有余辜。②负;对不住
辜负。
辜-敦煌俗字典
辜gū
敦研183《大般涅槃經》:“父王無辜,橫加逆害。”
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從辛。”“右各依脚注。”
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右依顏監《字樣》甄錄要用者,考定折衷,刊削紕繆。”
S.318《洞淵神咒經·斬鬼品》:“病煞无辜。”
P.3627+P.3867《漢將王陵變》:“斫營比是王陵過,無辜老母有何愆!”
辜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辜gū
【释义】:
①
罪;罪过
死有余辜|无辜。〇②[辜负]gūfù
对不住(别人的好意、期望或帮助)
辜了他的一番好意。〇③
姓。
“辜负”的“辜”,《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》推荐使用,不要写作“孤”。
辜-金瓶梅字典
辜(辜)
gū “辜”改换意符得形。
①罪。 若非荐拔于愆辜,必致难逃于苦报。(六六7上11)
②有负。 上辜君父之恩,下负平生所学。(十七5下2)
辜-金瓶梅字典
辜()
gū 《广韵》:罪也。 古胡切 遇合一平模见
①罪过。 例见“
”字条。
②有负、对不起。 断不敢有辜盛德。(四九10上11)也不枉辜负了哥的盛情。(三四5上10)
辜-历代避讳字汇典
辜gū
元代表章禁用凶恶字,“辜”属其中之一。参见“2、哀”条之(一)。
辜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辜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