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,专注于成语、字典、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,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,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、汉字和词语,提升国学素养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字典 > 歸

歸(歸)是什么意思

  • 歸-古文字通假字典

    (微見gui)或説讀為饋(物群kui),微物陰入對轉,見群旁紐

    王盂:“王乍(作)京中寢歸盂。”嘐坭:“王命嘐眔弔(叔)父歸吴姬(飴)器。”貉子卣:“王令士衜歸貉子鹿三。”方濬益(《綴遺》卷一二)云歸讀為饋。按《儀禮·聘禮》:“歸饔餼五牢。”鄭玄注:“今文歸或為饋。”《論語·陽貨》:“歸孔子豚。”釋文:“歸,鄭本作饋。”

  • 歸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
    歸guī

    【中古音】:

    【上古音】:

    舉韋切

    【通假字释义】:

    見微合三(見微) 女嫁也。

    【正字及释义】:

    愧 kuì 俱位切 見至合三(見微) 羞慚。

    《戰國策·秦策》:面目犂黑,狀有歸色。〔鮑彪云:歸,當作愧。〕

    饋 kuì 求位切 群至合三(群微) 餉,贈送。

    《詩·邶風·静女》:自牧歸荑,洵美且異,〔高亨注:歸,借爲饋。〕

    《左傳·閔公二年》:歸公乘馬,祭服五稱,〔杜預注:歸讀爲饋。〕

    《論語·微子》:齊人歸女樂。

    《論語·陽貨》:陽貨欲見孔子,孔子不見,歸孔子豚。

    《韓非子·外儲説左下》;管仲父出,朱蓋青衣,置鼓而歸,〔蔣超伯云:古字歸、饋通。〕

    《禮記·曾子問》:布奠於賓,賓奠而不舉,不歸肉。

    《禮記·内則》:子弟猶歸器。

    《史記·周本紀》:晉唐叔得嘉穀,獻之成王,成王以歸周公于兵所。

    《論衡·刺孟》:夫金歸或受或不受,皆有故。

  • 歸-敦煌俗字典

    歸guī

    甘博136《道行般若經》卷第九:“共歸至我父母所,索金銀珍寶琦物。”

    甘博001《法句經》:“法歸其報,真人歸滅。”

    敦研142《佛說須摩提菩薩經》:“我當自歸,爲之作禮。”

    敦研149《道行般若經》:“若有不恭敬自歸者。”

    敦研145(1-1)《佛說太子瑞應本起經》:“是將反其源而歸其本。”

    敦研306《小品般若波羅蜜經》卷第九:“无歸眾生,當爲作歸。”

    敦研208《優婆塞戒經》卷三:“如是至心歸依於三寶。”

    敦研033(3-3)《大般涅槃經》:“今當歸依佛法僧寶。”

    P.2536《春秋穀梁經傳》:“伯姬歸于杞。”

    S.6825V想爾注《老子道經》卷上:“況多竹素,不能勝載也,故還歸一。”

    敦研048《大寶積經》:“眾人恐怖自歸,作禮菩薩。”

    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右正行者正體,脚注訛俗。”S.2832《願文等範本·亡兄弟》:“人代忽起(去),陰光遽遷;自遊魂不皈,奄經某日。”按:《颜氏家訓·雜藝》:“晉、宋以來,多能害者。故其時俗,遞相染尚,所有部帙,楷正可觀。不無俗字,非焉大損。至梁天監之間,斯風未變;大同之末,訛替滋生。萧子雲改易字體,邵陵王颇行僞字;朝野翕然,以爲楷式。畫虎不成,多所傷敗。至爲一字,唯见數點;或妄斟酌,逐便轉移。後墳典,略不可看。北朝喪亂之餘,害迹鄙陋,加以專辄造字,猥拙甚於江南。乃以‘百念’爲‘憂’,‘言反’爲‘變’,‘不用’爲‘罷’,‘追来’爲‘歸’,‘更生’爲‘蘇’,‘先人’爲‘老’。如此非一,遍滿經傅。”“歸”字訛燮,由隸害而成“”,由草害而訛變爲“”(即“自反爲歸”,亦作“皈”),所謂“追来”爲“歸”者亦此類也。

    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(上)正,(下)相承用。”“右依顏監《字樣》甄錄要用者,考定折衷,刊削紕繆。”

    S.2832《願文等範本·十二月時景兼陰晴雲雪諸節》:“中旬 秋草碧色,秋水淥波;涼風吹斷歸鴈之聲,落業(葉)[□]動愁人之思。”

    P.2173《御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宣演卷上》:“三攝歸宗旨,四所被根宜。”S.2073《廬山遠公話》:“我今錢數不少,手力極多,卻放你歸山,任意修行。”Φ096《雙恩記》:“太半兼歸於地閏。”S.799《隸古定尚書》:“武王伐殷,往伐歸獸。”

    S.134《詩經·豳風·七月》:“女心傷悲,殆及公子同歸。”

    P.2305《妙法蓮華經講經文》:“伏願獸王通過路,放我歸菴事大仙。”

    雲24《八相變》:“太子作偈已了,即便歸宮。迷悶憂煩,極甚不悅。”

    S.4624《受八關齋戒文》:“能持如上戒品,受三歸八戒。”

    S.4624《受八關齋戒文》:“且如是受三歸五戒,得人身果報。”

  • 歸-金瓶梅字典

    歸(𡚖 㱕)

    guī 《广韵》:还也。 举韦切 止合三平微见

    返回。 寂寂珠帘歸燕子。(五二1上6)西门庆歸心如箭。(五五9上11)

  • 歸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