偪(偪)是什么意思
偪-古文字通假字典
偪
(職幫fu)通,幫並旁紐,魚職旁對轉
一九八〇年河南固始縣白獅子地二號春秋墓地出“郙王蓓”劍,而《貞松堂集古遺文》有輔伯
父鼎,銘:“輔白(伯)
父乍豐孟
鼎,子孫永寶用。”此“輔伯”為
姓諸侯。劉雨、蔡運章云輔、郙讀同偪,即漢之偪陽。按《左傳·襄公十年》經:公會晉侯諸侯及吴子壽夢于柤,“遂滅偪陽”。《穀梁傳》作“傅陽”。《漢書·古今人表》有“偪陽子”,云:“妘姓。”《國語·鄭語》:“妘姓:鄢……偪陽。”偪陽故地在今山東嶧縣東南。又按《説文》:“郙,汝南上蔡亭。”郙王劍出河南上蔡縣南之固始縣,與山東嶧縣遠隔,故郙是否應讀同偪實難肯定,但輔之通偪,似無問題。
偪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偪bī
【中古音】:
ㄅㄧ
【上古音】:
彼側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幫職開三(幫職) 《玉篇》:迫也
【正字及释义】:
匹 pǐ
譬吉切 滂質開四(滂質) 匹偶。
《韓非子·外儲説左下》:良大夫也,其侈偪上。
《韓非子·揚權》:毋富人而貸焉,毋貴人而偪焉。〔陳奇猷注:偪爲匹之借字。〕
偪-难僻字字典
偪bī
【同音字】:逼
【释义】:
“逼”的异体字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