笏(笏)是什么意思
笏-古代汉语字典
笏hù△
【释义】:
①笏板,君臣朝会时所执的手板,用以记事。《礼记·玉藻》:“笏,天子以球玉,诸侯以象,大夫以鱼须文竹。”《淮南子·要略》:“败鼓折枹,
笏以朝。”(袍fú:鼓槌。
jìn:插。)②量词。用于金、银、墨等条块状物。苏轼《与范子丰书》:“纳银一笏。”
笏-常用古汉语字典
笏hù
【释义】:
[名]古代大臣朝见时所持的手板,用以记事。故亦用作官职的代称。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:顷之,持一象一至,曰:“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,他日汝当用之!”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舍簪笏于百龄,奉晨昏于万里。
笏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笏hù
【释义】:
古代臣子朝见君主时手中所拿的狭长的板子,按等级分别用玉、象牙等制成,上面可以记事。
笏-金瓶梅字典
笏
hù 《广韵》:一名手板,品官所执。……释名曰:笏,忽也。有事书其上以备忽忘。 呼骨切 臻合一入没晓
笏板。 手持牙笏,关发文书。(三九8下10)脚登丹写(舄),手执牙笏。(六五7上4)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