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,专注于成语、字典、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,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,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、汉字和词语,提升国学素养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字典 > 鄙

鄙(鄙)是什么意思

  • 鄙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
   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
  • 鄙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鄙bǐ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①周代基层行政区划,五百户为鄙。《周礼·地官·遂人》:“五酂为鄙。”(酂zuǎn:一百户为酂。)《荀子·王霸》:“县鄙将轻田野之税。”泛指郊野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有鄙夫问于我。”②边邑,边远地区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。”(贰:两属。)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:“蜀之鄙有二僧。”③鄙陋,浅薄无知。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”(肉食者:指大夫以上的人。)《庄子·胠箧》:“焚符破玺,而民朴鄙。”(符:用作凭证的东西。)引申为自谦之词。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敢竭鄙诚。”[鄙人]谦称自己。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:“鄙鄙不慧,将有志于世。”④俚俗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鄙谚曰:‘长袖善舞,多钱善贾。’”(贾gǔ:做买卖。)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鄙语曰:‘利令智昏。’”⑤轻视,看不起。《左传·昭公十六年》:“我皆有礼,夫犹鄙我。”

  • 鄙-常用古汉语字典

    鄙bǐ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[名]边疆,偏僻的地方。彭端淑《为学》:人之立志,顾不如蜀鄙之僧哉?《左传·烛之武退秦师》:越国以鄙远,君知其难也。[动]轻视,看不起。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:管仲镂簋朱纮,山节藻棁,孔子鄙其小器。《左传·宣公十四年》:过我而不假道,鄙我也。[形]①鄙陋,浅薄,庸俗。《左传·曹刿论战》: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今之争夺,非鄙也,财寡也。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敢竭鄙怀,恭疏短引。②轻微,轻贱,小。《孔雀东南飞(并序)》:人贱物亦鄙,不足迎后人。《战国策·荆轲刺秦王》:北蛮夷之鄙人,未尝见天子,故振慑。

  • 鄙-常用字详解字典

    鄙bǐ

    从邑啚声,形声,,13画。①古称边远的地方边鄙|都鄙。②粗俗,低劣鄙吝|鄙陋|鄙俗△卑鄙|粗鄙。③轻视鄙视|鄙弃△可鄙。④谦辞鄙人|鄙意|鄙见。

    〈辨〉鄙字甲金文都作啚;啚为鄙的初文,上从□,象示地域或城邑,下从,象示仓廪,边远之地可以农垦积粮之处,就是鄙。篆书加邑为形符,邑为人群聚居之处。楷书作鄙。

  • 鄙-敦煌俗字典

    鄙bǐ

    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右依顏監《字樣》甄錄要用者,考定折衷,刊削紕繆。”[正字]

    甘博003《佛說觀佛三昧海經》卷第五:“罪既畢已,生賤人中,貧窮鄙陋。”

    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音鄙。俗用作圖字,非。”“右依顏監《字樣》甄錄要用者,考定折衷,刊削紕繆。”

    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啚心。”“右本音雖同字義各別例。”

  • 鄙-汉语字源字典

    鄙bǐ

    甲 金 

    甲骨文的鄙字,下部为廪,上部的“口”则代表人口聚居的村邑;金文鄙字或从廪从邑,是指有粮草囤积的人口聚居地。所以,鄙的本义是指村邑,特指边远的小邑,与“都”相对。边邑僻远卑陋,不比都城,故鄙字又有鄙陋、低下、粗野等义,又引申为小看、轻视的意思。

    [鄙人]边鄙之人。又指鄙陋之人,用作自谦之词。

    [鄙俚]粗俗。又指俗语、谚语。

    [鄙薄]卑下,微薄。又指嫌恶、轻视。

  • 鄙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鄙bǐ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〈文〉边邑;边远的地方边鄙。→②(言行)粗俗;(人品)低下鄙俗|鄙陋|卑鄙。认为粗俗;看不起鄙视|鄙薄。〈文〉谦辞,用于称自己鄙人|鄙意。统读bǐ,不读bì。

  • 鄙-金瓶梅字典

    鄙(啚)

    bǐ 《广韵》:陋也,又边鄙也。 方美切 止开三上旨帮

    鄙陋、庸俗。 阘茸之材,贪鄙之行,久于物议。(九9上6)

  • 鄙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