恍(恍)是什么意思
恍-古文字通假字典
恍
(陽曉huang)通用,叠韻
馬王堆帛書《老子》乙本《道經》:“沕(忽)呵其若海,望呵若無所止。”“望呵其未央才(哉)!”“道之物,唯望唯沕(忽)。沕呵望呵,中有象呵。望呵忽呵,中有物呵。”“尋尋呵不可命(名)也,復歸於無物。是胃(謂)無狀之狀,無物之象。是胃沕望。”甲本:“忽呵其若〔海〕,望呵其若無所止。”“道之物,唯望唯忽……望呵忽呵,中有物呵。”以上諸望字通行本皆作恍。恍惚,模糊不清。按光與亡聲字通。通行本《老子》二十一章:“道之為物,唯恍唯惚。”恍傅奕本作芒。
恍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恍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恍1-古代汉语字典
恍1huǎng
【释义】:
①模糊不清。《老子》第二十一章:“恍1兮惚兮,其中有物。”[恍惚]迷离不清,难以捉摸。《韩非子·忠孝》:“恍1恍1之言,恬惔之学,天下之惑术也。”②仿佛,好像。苏轼《满江红·怀子由作》:“相看恍1如昨。”③[恍然]猛然领悟的样子。朱熹《中庸章句序》:“一旦恍1恍1,似有以得其要领者。”今成语有“恍然大悟”。
恍2-古代汉语字典
恍2huǎng
【繁体字】:怳
【释义】:
①狂放的样子。《说文》:“恍2,狂之嵸。”[恍2恍2]1.狂放的样子。杜牧《雨中行》:“恍2恍2嵇、刘伍。”(嵇、刘:指东晋狂放诗人嵇康、刘伶。)2.神志不定的样子。司马相如《长门赋》:“登兰台而遥望兮,神恍2恍2而外淫。”②失意的样子。屈原《九歌·少司命》:“望美人兮未来,临风恍2兮浩歌。”③隐约不清的样子。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赋》:“于是处子恍2若有望而不来,忽若有来而不见。”[恍2忽]1.浑沌不清的样子。《淮南子·原道》:“游微雾,骛恍2恍2。”(骛wù:驰。)也可拆开用。《淮南子·原道》:“恍2兮忽兮,用不屈兮。”又可颠倒来用。《淮南子·览冥》:“手徵忽恍2不能览其光。”2.心神不定的样子。宋玉《神女赋序》:“晡夕之后,精神恍2恍2,若有所喜。”④忽然。《晋书·刘伶传》:“兀然而醉,恍2尔而醒。”
恍-常用字详解字典
恍huàng
怳
从心光声,形声,
,9画。①模糊;不清楚
恍惚△惝恍。②形容忽然领悟
恍然
恍然大悟。③仿佛
恍如隔世。
〈辨〉恍字异体怳,从心况省声,本义为狂;引申有惝恍义;与恍通用。因为怳声符以省声标音,标音不准,后被恍淘汰。
恍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恍huǎng*怳①①
【释义】:
①
模糊;不清楚
恍惚。→②
〈文〉似乎;好像(与“如”“若”等连用)
恍若置身其境|恍如隔世。〇③
形容猛然醒悟的样子
恍然大悟。〇④[惝恍]chǎnghuǎng,又tǎnghuǎng
〈文〉失意;心神不安;模糊不清。
恍-金瓶梅字典
恍
huǎng 《集韵》:昏也。 虎晃切 宕合一上荡晓
①迷糊不清醒。 只觉得神思不安,身心恍惚。(八9上9)
②好象,彷彿。 不啻恍若刘阮之入天台。(四九8下2)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