疾(疾)是什么意思
疾-古文字通假字典
疾
(質從ji)與
疾同嫉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疾同嫉
疾音jí。疾的本义是病,常指轻病。《说文》:“疾,病也。”疾又有妒忌,憎恶的意思。《广雅》:“嫉,恶也。”《战国策·秦策五》:“其为人疾贤妒功臣。”(他的为人嫉妒贤能的人与功臣。)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今战能胜,高必疾妒吾功;战不能胜,不免于死。愿将军孰计之。”(现在出战胜利,赵高一定嫉妒我们的功劳;出战不胜,免不了一死。希望您仔细考虑。孰,同熟,仔细。)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(孙)膑至,庞涓恐其贤于己,疾之。”(孙膑到了魏国后,庞涓害怕他比自己贤能,就嫉恨他。于,居于形容词后,比。)嵇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(阮籍)至为礼法之士所绳,疾之如仇,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。”(他以致受到墨守礼法的人的责难,憎恶他象仇人一样,幸亏得到大将军司马昭的庇护。绳,墨绳,准则,这里因在“所”后,活用为动词,指责,责难。)“妒忌,憎恶”义,后来加义符“女”写作“嫉”,以分担“疾”的一个义项。
疾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疾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疾-古代汉语字典
疾jí△
【释义】:
①疾病。《墨子·兼爱上》:“不知疾之所自起,则弗能攻。”(攻:治。)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君有疾在腠理,不治将恐深。”(腠còu理:皮肤的纹理。)又为患病。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“宋穆公疾。”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寒暑不能使之疾。”引申为痛苦,困苦。《管子·小问》:“凡牧民者,必知其疾。”(牧:治理。)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问之民所疾苦。”又引申为毛病。《墨子·公输》:“必为有窃疾矣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寡人有疾,寡人好勇。”②厌恶,憎恨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。”(夫:那。舍:舍弃。辞:说辞。)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天下之欲疾其君者,皆欲赴诉于王。”今成语有“疾恶如仇”。③嫉妒。《商君书·修权》:“公私之分明,则小人不疾贤,而不肖者不妒功。”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膑至,庞涓恐其贤于己,疾之。”(膑:孙膑。贤:胜过。)④快,急速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来何疾也?”《水经注·江水》:“虽乘奔御风,不以疾也。”(奔:指快马。)引申为尽力,努力。《墨子·尚同下》:“爱民不疾,民无可使。”《吕氏春秋·劝学》:“圣人生于疾学,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,未之尝有也。”
【说明】“疾”为会意字,表示人腋下被“矢”射中,即受伤的意思。参附录三。
【辨析】疾、病。见“病”字条。
疾-常用古汉语字典
疾jí
【释义】:
[名]①疾病。《韩非子·扁鹊见蔡桓公》:君有疾在腠理。洪亮吉《治平篇》:水旱疾疫,即天地调剂之法也。②痛苦,疾苦。《管子·小问》:凡牧民者,必知其疾。路温舒《尚德缓刑书》:涤烦文,除民疾。③缺点,毛病。《墨子·公输》:必为有窃疾矣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寡人有疾,寡人好货。[动]①生病,患病。袁枚《祭妹文》:汝之疾也,予信医言无害,远吊扬州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疾数月而卒。②厌恶,憎恨。《论语·季氏将伐颛臾》:君子疾夫舍曰“欲之”而必为之辞。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。《后汉书·张衡列传》: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。③疼痛。《孟子·庄暴见孟子》:今王鼓乐于此,百姓闻王钟鼓之声,管籥之音,举疾首蹙頞而相告。《诗经·卫风·伯兮》:愿言思伯,甘心首疾。④痛心,忧虑。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: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。《庄子·田子方》:草食之兽,不疾易薮;水生之虫,不疾易水。⑤用同“嫉”。妒忌。《尚书·秦誓》:人之有技,冒疾以恶之。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膑至,庞涓恐其贤于己,疾之。[形]①猛烈。《荀子·劝学》:顺风而呼,声非加疾也,而闻者彰。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:夫风之疾,至於飞屋折木。②迅急,急速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孟尝君怪其疾也。韩愈《送王秀才序》:夫沿河而下,苟不止,虽有迟疾,必至於海。[副]表示急速。急速,快。《战国策·触龙说赵太后》:老臣病足,曾不能疾走,不得见久矣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贾逵传》:今疾进,出其不意。
疾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疾jí
【中古音】:
ㄐí
【上古音】:
秦悉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從質開四(從質) 病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嫉 jí
秦悉切 從質開四(從微)
(一)嫉妬。
《書·秦誓》:人之有技,冒疾以惡之。
《商君書·修權》:公私之分明,則小人不疾賢,而不肖者不妬功。〔高亨注:疾,當讀爲嫉。〕
《史記·孫子吴起列傳》:臏至,龐涓恐其賢於己,疾之。(二)憎恨。
《書·君陳》:爾無忿疾于頑。
《荀子·性惡》:生而有疾惡焉,順是,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。〔楊倞注:疾與嫉同。〕
《荀子·不苟》:不下比以闇上,不上同以疾下。〔楊倞注:疾與嫉同。〕
《荀子·大略》:有亡而無疾。〔楊倞注:疾同嫉,嫉恨。〕
疾-通假字小字典
疾jí
秦悉切(从质开三) 从质入
病。分言之,轻者为疾,重者为病。
通“嫉”jí 秦悉切(从质开三) 从质入 嫉妒,憎恨。
人而不仁,疾之已甚,乱也。(《论语·泰伯》)——对于不仁的人憎恨太甚,是一种祸害。
膑至,庞涓恐其贤于己,疾之。(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)——孙膑到了(魏国),庞涓恐怕他比自己贤能,便嫉恨他。
疾-常用字详解字典
疾jí
甲
金
篆
从疒矢声,形声,
,10画。①病
疾病|疾患△目疾|隐疾。②痛苦
疾苦△痛心疾首。③痛恨
疾恶如仇。④急速;猛烈
疾风△迅疾。
〈辨〉疾字甲金文从大从矢、矢亦声,象人腋下着矢形,本为创伤之疾,引申有迅疾义;病患的疾字本作疒,读nè详见疗字下。篆书中二字合流,同作疾。
疾-敦煌俗字典
疾jí
敦研302《維摩詰所說經》:“故我不任詣彼問疾。”
敦研195《大方廣三戒經》:“智者於後終,速疾得生天。”“意業悉清淨,速疾至涅槃。”
敦研123(2-2)《思益梵天所問經》:“神通速疾,甚爲希有。”
甘博003《佛說觀佛三昧海經》卷第五:“於其刃上,百千疾(蒺)梨,不可稱計。”
甘博003《佛說觀佛三昧海經》卷第五:“痛急疾走,求明不得。”
疾-汉语字源字典
疾jí
甲
金
篆
疾原本是个会意字。甲骨文、金文的疾字,均象一个人腋下中箭之形,表示受了箭伤,其本义是指外伤。但从小篆开始,疾字变成了从疒矢声的形声字,其意义也发生了变化,即由原来专指外伤变成泛指小病(比较轻的病)。所以,古代疾、病有别,一般来说,重病为“病”,轻病为“疾”。另外,疾的本义为以矢射人,矢飞急速,所以疾字又有快、急促的意思。
[疾言厉色]言语急促,神色严厉,常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。
[疾恶如仇]憎恨坏人坏事如同仇敌
疾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疾jí
【释义】:
①
快;迅速
奋笔疾书|手疾眼快|疾驰|疾速。→②
迅猛
大声疾呼|疾风知劲草。→③
病
讳疾忌医|积劳成疾|痼疾|疾病。④
疼
痛心疾首。⑤
(生活上的)痛苦
疾苦。〇⑥
厌恶;憎恨
疾恶如仇。
统读jí,不读jī。
疾-金瓶梅字典
疾
(一)jí 《广韵》:病也,疾也。 秦悉切 臻开三入质从
①疾病。 后年至三十二岁,以疾而终。(一百9上7)爽口物多终作疾。(二六1上5)
②急速。 疾风暴雨不入寡妇之门。(九一3上4)那人疾便下了马作揖。(五一15上7)
(二)当作“痰”tán,草写形近讹。着了口重气,心中疾涌上来,昏倒在地。(九四5下8)
疾-历代避讳字汇典
疾jí
元代表章禁用凶恶字,“疾”属其中之一。参见“2、哀”条之(一)。
疾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疾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