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,专注于成语、字典、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,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,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、汉字和词语,提升国学素养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字典 > 賹

賹(賹)是什么意思

  • 賹-古文字通假字典

    (支影ai)讀為益(錫影yi),雙聲,支錫陰入對轉

    古幣有圜體方孔幣“賹刀”、“賹二刀”、“賹四刀”、“賹六刀”(《我國古代貨幣的起源和發展》圖版肆貳,1~4)。首字作,孫詒讓釋賹(《籀廎述林》卷七)。此類錢範或出濰縣,劉心源《奇觚室吉金文述》謂賹為齊地,因與錢範同出者有古陶一窑,器底皆有字,即益(賹)字。王毓銓《起源》説賹當即《漢書·地理志》北海郡属縣益,在今山東益都縣北。又一九六〇年山東濟南五里牌坊發現古幣一甕,有上述三種古幣與齊刀幣共存(《文物》一九六一年一期),益證賹地當在山東。按亦有學者説賹非地名,而是計量單位或金屬重量單位。秦寳瓚《遺篋録》説賹讀為鎰或溢,朱活《古錢新探》説同。何琳儀則説賹應如本字,《廣韻》賹“記人、物也”。又郭店楚簡本《老子》甲簡三五:“賹生曰羕(祥)。”賹馬王堆帛書《老子》甲、乙本,王弼本皆作益。又上博楚竹書《孔子詩論》簡二一:“《審(湛)(露)》之賹也,丌(其)猷(猶)夌與!”按《廣韻》賹為烏懈切,支部影紐。若讀鎰,則錫部影紐,與益叠韻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