疆(疆)是什么意思
疆-古代汉语字典
疆jiāng
【释义】:
①边界,边境。《诗经·大雅·皇矣》:“侵自阮疆。”(阮:古代诸侯国名。)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域民不以封疆之界。”(域:界限,限制。)又为田界。《诗经·小雅·信南山》:“我疆我理,南东其亩。”(疆:用如动词,划分田界。南东其亩:指南北向和东西向的田垄。)《新唐书·元载传》:“疆畛相望。”(畛zhěn:田间小路。)②极限,止境。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:“万寿无疆。”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惠我无疆。”
疆-常用古汉语字典
疆jiāng
【释义】:
[名]①边界,国界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出疆必载质,何也?②田界,田边。《诗经·小雅·信南山》:疆场翼翼,黍稷彧彧。③止境,极限。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:跻彼公堂,称彼兕觥,万寿无疆。
疆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疆jiāng
【中古音】:
ㄐㄧㄤ
【上古音】:
巨良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見陽開三(見陽) 界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强 qiáng
巨良切 群陽開三(群陽) 强盛。
《風俗通義·窮通》:管仲去魯入齊,魯弱而齊疆。〔疆,劉向《叙録》作强。按疆與彊通。彊同强。〕
疆-常用字详解字典
疆jiāng
从土彊声,形声,
,19画。①边界
疆界|疆土|疆域△边疆。②止境
无疆|万寿无疆。
〈辨〉疆字声符彊为强本字,详强字下。
疆-敦煌俗字典
疆jiāng
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右字形雖別,音義是同。古而典者居上,今而要者居下。”按:顏元孫《干祿字書》:“壃疆:上通,下正。”
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右正行者揩(楷),脚注稍訛。”
敦研215《太子瑞應本起經》:“當此之時,疆場左右,莫不雅奇,歎未曾有。”
敦研136《金光明經》:“擁護宮殿舍宅、城邑村落、國土邊疆。”
S.223《發願文》:“彼諸戰士,潛懼疆長(場)。”
S.453《禮懺文》:“彼諸戰士,潛懼疆場。”
S.170《失名道經》:“當呼東方勾芒君、南方祝融君、西方辱收君、北方吾疆子玄冥君、中央皇上彭祖馮修君,……”
S.799《隸古定尚書》:“侵于之疆。”[隸古定字]
疆-汉语字源字典
疆jiāng
甲
金
篆
甲骨文、金文的疆字,象两块相连的田地,有的中间有界线,左边的弓是用来丈量土地的。因此,疆字的本义为丈量土地,划分田界,引申为田界、国界、边界。
[疆界]国界、地界。
[疆场]战场。
[疆域]国家领土。
疆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疆jiāng
【释义】:
①
(国家与国家,地区与地区之间的)边界
疆界|疆土|疆域|边疆。→②
界限
万寿无疆。→③
指新疆
南疆(新疆天山以南的地区)。
疆-汉字异读字典
疆
㈠jiāng ①境界;边界。如:边疆。②极限;止境。如:无疆。③划分界限。《左传·宣公八年》:“楚子疆之。”
㈡qiáng 〔通〕通“疆(强)。”《吕氏春秋·长攻》:“凡治乱存亡,安危疆弱,必有其遇,然后可成。”
疆-金瓶梅字典
疆
jiāng 《广韵》:说文,界也。 居良切 宕开三平阳见
①国界,边疆。 用六韬三略定边疆,把元戎印掌。(七一5上5)
②疆域、国土。 恰便是粉甸满封疆。(七一3上10)
③边际,止境。 谐琴瑟于有永,享弥寿于无疆。(六三8上7)
辟疆-历代避讳字汇典
辟疆pì jiāng
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下》云:“卫君入朝于周,周行人问其号,对曰:‘诸侯辟疆。’周行人却之曰:‘诸侯不得与天子同号。’卫君乃自更曰:‘诸侯燬。’而后内之。仲尼闻之曰:‘远哉禁逼!虚名不以借人(1),况实事乎?’”
疆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疆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