徼(僥)是什么意思
徼-古文字通假字典
徼
(宵影yao)讀為邀(宵影yao),雙聲叠韻
銀雀山竹簡《孫臏兵法·陳忌問壘》:“短兵次之者,所以難其歸而徼其衰也。”徼讀為邀,意為阻遮、截擊。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然後囿騶虞之珍群,徼麋鹿之怪獸。”集解引《漢書音義》曰:“徼,遮也。”《玉篇》:“邀,遮也。”簡書同篇又有殘簡:“軫為晉要秦於殽,潰秦軍,濩(獲)其三
(帥)□……”影本注説此指秦晉殽之戰,軫即先軫。殽之戰中,秦之三帥孟明視、西乞術、白乙丙為晉所獲。要亦讀邀,訓為阻遮。按《文選·西京賦》:“微行要屈。”薛綜注:“要或為徼。”
徼-古代汉语字典
徼jiāo
【释义】:
见“徼”㈢。
徼-古代汉语字典
徼jiǎo
【释义】:
见“徼”㈡。
徼-古代汉语字典
徼
【释义】:
㈠ jiào ①巡行,巡察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:“中尉,秦官,掌徼循京师。”②边塞。《史记·佞幸列传》:“人有告邓通盗出徼外铸钱。”《说文》:“江,出蜀湔氐徼外
山。”(湔氐jiāndǐ:即湔氐道,属蜀郡。)
㈡jiǎo ③[徼幸]侥幸。《左传·昭公六年》:“而徼徼以成之。”
㈢jiāo ④抄袭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恶徼以为知者。”(憎恶抄袭别人却把它当作自己智慧的人。)
㈣yāo ⑤求。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:“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。”(敝邑:谦称自己的国家。社稷:土神和谷神。)又指招致。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“其承宁诸侯以退,岂敢徼乱?”⑥拦截。《后汉书·南蛮传序》:“蛮缘路徼战。”
徼-古代汉语字典
徼yāo
【释义】:
见“徼”㈣。
徼-常用古汉语字典
徼jiào
【释义】:
[动]巡视,巡逻。文天祥《指南录(后序)》: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:中尉,秦官,掌徼循京师。
徼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徼jiāo
【中古音】:
ㄐㄧ幺
【上古音】:
古堯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見蕭開四(見宵) 循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邀 yāo ㄧ幺 古堯切 見蕭開四(見宵)
(一)求取。
《左傳·成公二年》:吾子惠徼齊國之福,不泯其社稷,使繼舊好。
《左傳·文公十二年》:寡君願徼福于周公、魯公以事君。
《左傳·昭公三年》:君若不忘先君之好,惠顧齊國,辱收寡人,徼福於大公、丁公。〔楊伯峻注:徼,求也。〕
《荀子·儒效》:小人則日徼其所惡。〔楊倞注:徼與邀同。〕
(二)攔截。
司馬相如《封禪文》:徼麋鹿之怪獸。〔《漢書音義》云:徼,遮也。〕
徼-难僻字字典
徼
【释义】:
㈠(jiào叫)①边界。②巡查。
㈡(jiǎo缴)“侥”的异体字。
徼-敦煌俗字典
徼jiào
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古吊。又古邀反。”“右依顏監《字樣》甄錄要用者,考定折衷,刊削紕繆。”
徼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徼jiào
【释义】:
①
〈文〉边界。〇②
姓。
1955年《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》将“徼”作为“侥”的异体字予以淘汰。1988年《现代汉语通用字表》确认“徼”读jiào时为规范字,读jiǎo时仍作为“侥”的异体字处理。
徼-金瓶梅字典
徼(繳)
jiǎo 《集韵》:邀。 吉了切 效开四上筱见
通“缴”。 你不出来见俺每,这事情也要销徼。(六九13下7)
徼-汉字异读字典
徼
㈠jiào ①边界。《汉书·邓通传》:“人有告通盗出徼外铸钱。”②巡察。徼巡:巡查缉捕盗贼。《汉书·黄霸传》:“始霸少为阳夏游徼。”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:“中尉,秦官,掌徼循京师。”
㈡jiāo 〔引〕窃取;抄袭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恶徼以为知音。”
㈢yāo ①〔通〕通“邀。”求取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吾子惠徼齐国之福。”《左传·成公十二年》:“寡君愿徼福于周公、鲁公。”②〔语〕拦截。司马相如《封禅文》:“徼麋鹿之怪兽。”
㈣jiǎo 〔形〕“侥”的异体字。
徼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徼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