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,专注于成语、字典、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,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,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、汉字和词语,提升国学素养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字典 > 解

解(解)是什么意思

  • 解同懈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
    解同懈

    解音xiè。解的本义是分割动物的肢体。《说文》:“解,判也,从刀判牛角。”《广雅·释诂三》:“解,脱也。”解又有懈怠,松弛的意思。王力《同源字典》:“懈是解的区别字。”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:“夙夜匪解,以事一人。”(从早到晚不懈怠,来事奉周天子。匪,通非。)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始吾以圣知之言仁义之行为至矣,吾闻子方之师,吾形解而不欲动,口钳而不欲言。”(开始我以为圣智的言论、仁义的行为是最好的了,我听到田子方老师的言论,我身体懈怠得不想动,嘴闭着不想说。知,同智。)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此独其将欲叛耳,恐士卒不从,不从必危,不如因其解击之。”(这不过是那些将领想叛变罢了,恐怕部下士兵不听从指挥,部下不听从肯定出危险,不如趁着他们懈怠进攻他们。)“懈怠”义,后来加义符“心”写作“懈”。

  • 解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
   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
  • 解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㈠ jiě ①分解牛或其他动物的肢体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庖丁为文惠君解牛。”(庖:厨师。丁:厨师的名字。)《左传·宣公四年》:“宰夫将解鼋。”(鼋yuán:大鳖。)也指分割人的肢体。《墨子·节葬》:“其长子生,则解而食之,谓之宜弟。”方苞《狱中杂记》:“四肢解尽,心犹不死。”引申为脱落。《吕氏春秋·仲夏》:“鹿角解,蝉始鸣。”又引申为把纠结着的东西解开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民之悦之,犹解倒悬也。”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:“出我囊,解我缚。”②融化。《吕氏春秋·孟春》:“东风解冻。”(东风:春风。)袁宏道《满井游记》:“于时冰皮始解。”引申为消散。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太后之色少解。”(少:稍稍。)③排解,排除。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“所贵于天下之士者,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。”《荀子·臣道》:“遂以解国之大患。”④解释,解说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先主解之曰:‘孤之有孔明,犹鱼之有水也。’”韩愈《师说》:“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”(受:授。)引申为理解,懂得。《论衡·问孔》:“苟有不晓解之问,造难孔子,何伤于义?”杜甫《月夜》:“遥怜小儿女,未解忆长安。”

    ㈡xiè ⑤懈怠。后来写作“懈”。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:“夙夜匪解,以事一人。”(夙:早。匪:不。)《礼记·杂记下》:“三日不怠,三月不解。”⑥官署,官吏办事的地方。后来写作“廨”。《商君书·垦令》:“又高其解舍。”

    【说明】“解”为会意字,表示用刀分解牛角的意思。参附录三。

  • 解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解xiè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见“解”㈡。

  • 解-常用古汉语字典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(一)jiě[动]①缓和,缓解。曹雪芹《葫芦僧判断葫芦案》:他听如此说,方略解些。《战国策·触龙说赵太后》:太后之色少解。②消溶,融化。袁宏道《满井游记》:于时冰皮始解。《聊斋志异·偷桃》:官长殊不了了,坚冰未解,安所得桃?《齐民要术·水稻》:二月冰解。③解开,打开。龚自珍《病梅馆记》:解其棕缚。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公阅毕,即解貂覆生,为掩户。罗贯中《群英会蒋干中计》:遂解佩剑付太史慈。④解释,解答。韩愈《师说》: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关羽、张飞等不悦,先主解之。⑤明白,知道,理解。韩愈《师说》:惑而不从师,其为惑也,终不解矣。林觉民《与妻书》:家中诸母皆通文,有不解处,望请其指教。⑥解脱,开脱,解救。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:神仙诡诞之说,谓颜太师以兵解,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,实未尝死。蒲松龄《促织》:少年大骇,急解令休止。⑦解剖,剖开。《庄子·庖丁解牛》:庖丁为文惠君解牛。《庄子·庖丁解牛》:今臣之刀十九年矣,所解数千牛矣,而刀刃若新发于硎。⑧消除,废除。曹雪芹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姊妹们虽拙,大家一处伴着,亦可以解些烦闷。⑨解除。司马迁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得选兵八万人,进兵击秦军,秦军解去。《战国策·荆轲刺秦王》:今有一言,可以解燕国之患,而报将军之仇者,何如?

    (二)jiè[动]押解,遣送。冯梦龙《灌园叟晚逢仙女》:缉捕使臣已将秋公解进,跪在月台上。

    (三)xiè[形]用同“懈”。松懈,懈怠。《国语·吴语》:春秋贡献,不解于王府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胡虏益解。

  • 解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
    解jiě

    【中古音】:

    【上古音】:

    古隘切

    【通假字释义】:

    見卦開二(見支) 判也。一曰解廌獸也。

    【正字及释义】:

    廨 xiè 古隘切 見卦開二(見支) 官舍,官署。

    《商君書·墾令》:又高其解舍,令有甬官,食,不可以辟役。

    《韓非子·五蠹》:解舍完則遠戰,遠戰則安。

    《文選》左思《吴都賦》:屯營櫛比,解署棊布。

    懈 xiè 古隘切 見卦開二(見支) 懶惰,懈怠;鬆散。

    《詩·大雅·烝民》:夙夜匪解,以事一人。

    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三年》:克亂在權,子無懈矣。〔懈,《釋文》作解,唐石經同。〕

    《管子·弟子職》:朝益暮習,小心翼翼,一比不解,是謂學則。

    《公羊傳·隱公三年》何注:解緩不能以時葬。〔《疏》《説文》心部,懈,怠也。解,假借字。〕

    《禮記·月令》:季秋行春令,則煖風來至,民氣解惰。

    《韓詩外傳·卷四》:臣以禮事君,忠順而不解。〔許維遹云:解與懈通,《荀子·君道》作懈。〕

    《史記·李將軍列傳》:廣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將,殺數人,胡虜益解。

    《素問·上古天真論》:腎者主水,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,故五藏盛乃能寫。今五藏皆衰,筋骨解墮,天癸盡矣,故髮鬢白,身體重,行步不正,而無子耳。

    《説苑·貴德》:國人安得不解於義?解於義而縱其欲,則災害起,而臣下僻矣。

    《漢書·賈山傳》:臣恐朝廷之解弛,百官之墮於事也,諸侯聞之,又必怠於政矣。

    獬 xiè 胡買切 匣蟹開二(群支) 獬豸

    《漢書·司馬相如傳上》:推蜚亷,弄解廌(zhì豸的本字),格蝦蛤,鋋猛氏,羂(juàn捆縛)要褭(yǎo niǎo駿馬名),射封豕。

    蟹 xㄧè 胡買切 匣蟹開二(群支) 螃蟹。

    《吕氏春秋·恃君》:夷穢之鄉,大解陵魚。〔《山海經·海内北經》作大蟹。〕

  • 解-通假字小字典

    解jiě

    佳贾切(见蟹开二) 见支上

    分割动物的肢体。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解,判也。从刀判牛角会意。假借为懈,《易·杂卦》传:‘解,缓也。’”。

    通“懈”xiè 古隘切(见卦开二) 匣支上懈怠,松弛,缓和。

    夙夜匪解,以事一人。(《诗·大雅·烝民》)——早晚勤勉不懈怠,事奉国王一个人。〔解:《孝经》作懈。〕

    太后之色少解。(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)——太后的神色稍微缓和一些了。

    春秋贡献,不解于王府。(《国语·吴语》)——每逢春秋两季前来贡献,将物品送到天王的府库里,决不懈怠。

    杀数人,胡虏益解。(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)——杀了几个人,敌人更加松懈了。〔胡虏:古时对西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〕。

  • 解1-常用字详解字典

    解1jiě

    从刀从牛从角,会意,,13画。①分割;剖开解1剖△肢解1△庖丁解1牛。②把束缚着的东西打开解1放|解1散|解1脱△难分难解1。③消除解1除|解1决|解1闷△劝解1。④分析;说明解1释|解1说|解1析△讲解1。⑤明白理解1|了解1。⑥分裂解1体|瓦解1。⑦排泄大小便小解1。

  • 解2-常用字详解字典

    解2jiè

    押送解2送△押解2|递解2。

  • 解3-常用字详解字典

    解3xiè

    ①懂得解3开了其中的奥秘。②旧时指杂技技艺,特指马术解3数(xièshù)跑马卖解3。③姓。

    〈辨〉解字甲骨文象用两手分解牛角、碎屑或血滴四溅的样子,本义为解剖牛或其他动物。篆书改为从刀从牛从角,仍是会意字,用刀表示工具的进步。楷书作解。

  • 解-敦煌俗字典

    解jiě

    津藝38《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七》:“菩薩深解即一念。”

    甘博004-10《賢愚經》:“以酒勸之,令其醉臥,解取門鑰。”按:顏元孫《干祿字書》:“鮮解:上俗,中通,下正。”

    敦研232《大般涅槃經》卷九:“如來密語,甚深難解。”敦研277《妙法蓮華經》卷第一:“其智慧門難解難入。”敦研106《大般涅槃經》:“諸眾生久後自解。”敦研018《佛說阿難律經》:“唯佛漚惒拘舍羅解說之。”

    敦研016《自在王菩薩經》:“諸有所問,佛無不聽,隨意所問,當爲汝說,令汝得解。”

    敦研008《維摩詰經》:“又問:‘欲度眾生當何除解?’”

    敦博072《妙法蓮華經》卷第四:“不聞不知不覺,不問不信不解。”

    S.6659《太上洞玄靈寶妙經眾篇序章》:“便可注筆,解其正音。”

    P.2170《太玄真一本際經·聖行品》:“洞解玄妙,通達明瞭。”

    P.2536《春秋穀梁經傳》:“范甯集解。”

    P.2173《御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宣演卷上》:“爲斷疑故,爲起信解故。”

    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右正行者揩(楷),脚注稍訛。”

    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(上)正,(下)通用。”“右依顏監《字樣》甄錄要用者,考定折衷,刊削紕繆。”

    S.5440《捉季布傳文》:“解髮捻刀臨擬剪。”

  • 解-汉语字源字典

    解jiě

    甲 金 

    甲骨文解字,象两手解判牛角之形,其本义为剖开、分解肢体,如“庖丁解牛”;引申为解开、消散、分裂、脱去、排除等义;进一步引申,则还有分析、解释、理解、晓悟等义。此外,解字又是一个多音多义词:表示押送之义的解应读为jiè(音介);而作为姓氏的解,则应读为xiè(音谢)。

    [解人]见事高明能通晓人意者。

    [解(jiè)元]科举时,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,也称解首。因乡试本称解试,故名。

    [解决]排难解纷而作出决断。

    [解放]除罪释放。现在通指解除束缚,得到自由。

    [解衣推食]赠人衣食,指关心别人生活。

  • 解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解jiě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剖开解剖。→②离散;分裂瓦解|解散|解体。③消除解忧|解闷|解围|解聘|解除。④排泄大小便大解|小解。→⑤把束缚着或系着的东西打开把绳子解开解鞋带|解扣子。→⑥分析;说明解说|解释|讲解|注解。⑦明白;懂大惑不解|了解|理解。→⑧分析演算这道题不好解|解题|解方程。⑨代数方程式中未知数的值求这个方程的解。

    另见jiè;xiè。

  • 解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解jiè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押送解到京城|起解|解送。

    另见jiě;xiè。

  • 解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解xiè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用于地名。如:解池,湖名;解州,地名。均在山西。〇②姓。

    另见jiě;jiè。

  • 解-汉字异读字典

    ㈠jiě ①剖开。如:解剖。②分裂;涣散。如:土崩瓦解。③脱去;解开。如:解衣;解带。④开放。如:解严。⑤废除;消除;停止。如:解约。⑥排泄。如:小解。⑦明白;知道。如:通俗易解。⑧解释。如:解答。⑨通达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奭然四解。”⑩乐曲、诗歌的章节。《乐府诗集·相和歌辞题解》引《古今乐录》:“伧歌以一句为一解,中国以一章为一解。”⑾武术用语,犹言套。无名氏《东平府》第三折:“恰才衙内爹爹唤您呈几解要子哩!”⑿六十四卦之一。

    ㈡xiè ①〔通〕通“蟹”。《吕氏春秋·恃君》:“大解陵鱼。”②〔通〕通“懈”。《诗·大雅·丞民》:“夙夜匪解。”③〔通〕通“邂”。解垢同“邂逅”。本为不期而会之意,引申为附会凑合。④〔通〕通“獬”。“解豸”同“獬豸”传说为一种神兽名。⑤〔专〕古地名,春秋周畿内地。⑥〔专〕姓。

    ㈢jiè 〔引〕押送财物或犯人。如:押解。

  • 解-金瓶梅字典

    解(解 觧)

    (一)jiě 《广韵》:讲也,说也,脱也,散也。 佳买切 蟹开二上蟹见

    ①解开、脱下。 神仙留玉佩,卿相解金貂。(五五12上5)

    ②放松,特指排便。 小解回来,到席上连偷酒在杯。(十三5下9)

    (二)jiè 《广韵》:除也。 古隘切 蟹开二去卦见

    押送。 把那些解到的人犯……一一重问一番。(五五12下8)

    (三)xiè 《广韵》:晓也。 胡买切 蟹开二上蟹匣

    ①懂、晓的。 他每放了你,也还解趣哩。(十六12下4)

    ②技艺、招数。 看教场李贵走马卖解。(九十1下8)上床赖(懒)追陪解数。(九3上6)

  • 解-金瓶梅字典

    解(解 觧)

    (一)jiě “解”微变得形。

    ①解除。 要将吴越冤仇解。(六4上8)应伯爵替李铭解冤。(目录7下2)

    ②松开、脱掉。 上床脱靴解带,打发安歇。(五八1下4)

    (二)jiè 得形同上。

    押送。 来旺儿递解徐州。(目录3上9)查出那几个光棍名字来,改了报帖,明日早解提刑院我衙门里听审。(三四4下10)

    (三)xlè 得形同上。

    技艺。 看见人山人海围着,都看教师走马耍解的。(九十1下2)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