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(近)是什么意思
近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近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近-古代汉语字典
近jì
【释义】:
见“近”㈡。
近-古代汉语字典
近
【释义】:
㈠ jìn ①近,与“远”相对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齐、滕之路不为近矣。”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缘溪行,忘路之远近。”(缘,沿着。)此指距离短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”贺知章《回乡偶书》之二:“近来人事半消磨。”此指时间不长久。②靠近,接近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今夫颛臾,固而近于费。”(颛臾:鲁国的属国。费bì:地名。)柳宗元《三戒·黔之驴》:“稍出近之。”(稍:渐渐。)此指位置接近。《后汉书·方术传下·蓟子训》:“已近五百岁矣。”(岁:年。)此指时间接近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好学近乎知。”(知:智。)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饱食、暖衣、逸居而无教,则近于禽兽。”此指情况相近似。③亲近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公鞭侍人贾举,而又近之。”(鞭:用如动词,鞭打。)又为亲近的人。《韩非子·难言》:“昵近习亲。”(昵、习:亲近。)④浅近,浅显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言近而指远者,善言也。”(指:意思。)
㈡jì ⑤语句词。略等于“矣”。《诗经·大雅·崧高》:“往近王舅,南土是保。”(王舅:指周宣王的舅父申伯。是:复指“保”的前置宾语“南土”。)
近-常用古汉语字典
近jìn
【释义】:
[名]近处。苏轼《题西林壁》: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王安石《伤仲永》:父异焉,借旁近与之,即书诗四句,并自为其名。[动]①靠近,接近。孟浩然《宿建德江》:野旷天低树,江清月近人。柳宗元《黔之驴》:稍近,益狎,荡倚冲冒,驴不胜怒,蹄之。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:移船相近邀相见,添酒回灯重开宴。②亲近,沾染。司马迁《鸿门宴》:吾入关,秋毫不敢有所近,籍吏民,封府库,而待将军。③近似,相似。韩愈《师说》:官盛则近谀。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文史星历,近乎卜祝之间。[形]①时间短。《战国策·触龙说赵太后》:此其近者祸及其身,远者及其子孙,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?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:近世寇莱公豪侈一时,然以功业大,人莫之非。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: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。②距离小。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:缘溪行,忘路之远近。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:夫夷以近,则游者众。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有道之士,贵以近知远,以今知古,以所见知所不见。③亲近,宠幸。罗贯中《杨修之死》:何人杀吾近侍?骆宾王《为徐敬业讨武曌檄》:近狎邪僻,残害忠良。
近-常用字详解字典
近jìn
从辵斤声,形声,
,7画。①空间或时间距离短
近程|近郊|近时△附近|最近。②接近
近似|近水楼台△切近。③亲密
近亲|近乎△亲近。④浅显
浅近△言近旨远。
近-敦煌俗字典
近jìn
甘博001《法句經》:“樂無近爲得寂,寂已寂无往來。”
敦研311《修行本起經》卷下:“馬便跳踉,不可得近。”“馬時復欲鳴,使聲遠近聞。”
敦研183《大般涅槃經》:“心悔熱故,遍體生創。其創臭穢,不可附近。”
敦研140《思益梵天所問經》:“親近於佛。”“若遠若近,是名親近。”
敦研105(5-1)《妙法蓮華經》:“漸見濕土泥,決定知近水。”
敦研024(5-3)《大方等大集經》:“有親近者,得大利益,名不共法。何以故?”敦研017《大方等大集經》:“亦不親近不遠離。”敦研118(2-2)《小品般若波羅蜜經》:“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去我近。”
敦博072《妙法蓮華經》卷第四:“外道梵志,亦不親近。”
近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近jìn
【释义】:
①
距离短(跟“远”相对)
远处是山,近处是水|离得近|近几天|附近|近代。→②
关系亲密
近亲|近支|亲近|套近乎。→③
差异小;相似
近似|相近。→④
靠近;接近
近六十的人了|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|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|平易近人|不近人情。
近-汉字异读字典
近
㈠jìn ①距离小。如:近郊。②历时未久。如:近日。③亲近;接近。《战国策·赵策一》:“襄子必近幸子。”《史记·季布栾布列传》:“使酒难近。”④浅近。《新唐书·高骈传》:“语言俚近。”⑤唐宋杂曲的一种体制。如:诉衷情近。
㈡jì 〔语〕表语气,犹“矣”。《诗·大雅·崧高》:“往近王舅。”
近-金瓶梅字典
近
(一)jìn 《广韵》:迫也,几也。其谨切 臻开三上隐群
①靠近,亲近。 因叫他近前。(五二14上9)自此这伙儿和这妇人日近日亲。(十八12上11)
②最近的。 红尘多少愁眉者,好入花林结近邻。(五十1上6)况近日他亲家那边为事干连,在家躲避不出。(十七9下6)
(二)当作“送”sòng,草写形近讹。 他家既先来与咱家孩子送节,咱少不得也买礼过去,与他家长姐近节。(四二1上9)咱家倒还没往他那里去,他又早与咱孩儿近节来了。(四一10下2)又是哥近节的两盘元宵、四盘蜜食。(四一10上10)
近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近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