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(晉)是什么意思
晋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晋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晋-古代汉语字典
晋jìn
【繁体字】:晋
【释义】:
①进。班固《幽通赋》:“盍孟晋以迨群兮。”(盍:何不。孟:勉力。迨dài:赶上。)②通“搢”。插。《周礼·春官·典瑞》:“王晋大圭。”(圭:古代帝王、诸侯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。)③周代诸侯国名。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晋,吾宗也。”(宗:同宗族,同姓。)④朝代名。1.司马炎代魏称帝,国号晋(公元265年—420年)。2.五代时石敬瑭灭后唐称帝,国号晋(公元936年晋947年),史称后晋。
晋-常用字详解字典
晋jìn
晉
甲
金
篆
□,10画。①进
晋级|晋升|晋见|晋谒。②山西别称
晋剧|晋冀鲁豫。
〈辨〉晋字甲金文像众矢射向鹄的之形,为臻字本字,本义为至;引申为进;后代晋字为引申义专用,又为本义造臻。篆书讹变为从日从臸;臸读zhī,义为到。楷书作晋,简化作晋◇又,晋、普微别,普上从並,不要弄混。
晋(晉)-汉语字源字典
晋(晉)jìn
甲
金
篆
晋为“
”的本字。金文的晋字,上象二矢,下为插矢之器,即箭壶,表示把箭插进箭壶之意,其本义为插。小篆晋字变矢为至,变器形为日,其义也随之改变。《说文解字》:“晋,进也,日出万物进。从日,从臸”。后世多用晋为前进之义。其本义既失,故另造“搢”字以代之。而晋更用作国名、地名及姓氏名称。
[晋谒]进见,谒见。也作“晋见”。
[晋升]提高(职位)。
[晋级]升到较高的等级。
晋1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晋1jìn*晉
【释义】:
〈文〉向前或向上移动
晋1见|晋1谒|晋1升|晋1级。
晋2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晋2jìn*晉
【释义】:
①
周朝诸侯国名,疆域最大时据有今山西大部、河北西南部、河南北部和陕西一部分。→②
山西的别称
晋2剧。〇③
朝代名。a)公元265-420年,司马炎所建。先建都洛阳,史称西晋;公元317年迁都建康(今南京),史称东晋。b)五代之一,公元936-946年,石敬瑭所建,史称后晋。〇①
姓。
晋-金瓶梅字典
晋(晉 )
jìn “晉”省简得形,见《正字通》。
①进。 今得晋拜堂下,为幸多矣。(三六4上5)
②地名。 令郎亦得谐秦晋之配。(一百13下9)
晋-历代避讳字汇典
晋jìn
(一)
唐李贺父名晋肃。
避偏嫌“进”:
〔不应试〕《旧唐书·李贺传》云:“李贺字长吉,宗室郑王之后。父名晋肃,以是不应进士,韩愈为之作《讳辨》,贺竟不就试。”
按韩愈《讳辩》曰:“愈与李贺书,劝贺举进士。贺举进士有名,与贺争名者毁之,曰:‘贺父名晋肃,贺不举进士为是,劝之举者为非。’听者不察也,和而倡之,同然一辞。……律曰:‘二名不偏讳。’(1)释之者曰:‘谓若言“征”不称“在”,言“在”不称“征”是也。(2)律曰:‘不讳嫌名。’释之者曰:‘谓若“禹”与“雨”,“丘”与“区”之类是也。’今贺父名晋肃,贺举进士,为犯二名律乎?为犯嫌名律乎?父名晋肃,子不得举进士;若父名‘仁’,子不得为人乎?……周公作诗不讳,(3)孔子不偏讳二名,(4)《春秋》不讥不讳嫌名。康王钊之孙,(5)实为昭王。曾参之父名皙,(6)曾子不讳‘昔’。(7)周之时有骐期,汉之时有杜度,此其子宜如何讳?将讳其嫌,遂讳其姓乎?将不讳其嫌者乎?汉讳武帝名‘彻’为‘通’,不闻又讳车辙之‘辙’为某字也;讳吕后名雉为‘野鸡’,不闻又讳治天下之‘治’为某字也。今上章及诏,不闻讳‘浒’、‘势’、‘秉’、‘机’也。(8)惟宦官宫妾,乃不敢言‘谕’及‘机’,以为触犯。(9)士君子立言行事,宜何所法守也?今考之于经,质之于律,稽之以国家之典,贺举进士为可邪?为不可邪?”
(二)
宋太宗赵炅,即位前封晋王。
〔省阙〕〈封号〉《梁溪漫志》卷一云;“嘉祐中,(10)胡文恭公建言(11):‘太宗封晋王……魏仁浦追封晋王,寇准尝曰:“晋是藩邸旧封,今以为赠典,非所宜。”天禧四年,乃封丁谓为晋公,盖有司之过也。陛下建国于升,宜进为大国,而与“晋”皆毋得封。从之’。”
(三)
见“75、陈”条。
(四)
见“74、臣”条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