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(京)是什么意思
京同影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京同影
景音yǐng。景的本义是日光。《说文》:“景,光也。”景又有阴影,影子的意思。段注:“日月皆外光,而光所在处,物皆有阴光如镜,故谓之景。”(如镜,指象镜子样把物体外形照出来。)《颜氏家训·书证》:“景字至晋洪《字苑》始加彡。”《荀子·解蔽》:“水动而景摇,人不以定美恶,水埶玄也。”(风吹动水中影子就要摇动,人不能凭主观就定好坏,在水上操作视觉就要混乱。玄,同眩,视觉淆乱。)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天下云集而响应,赢粮而景从。”(天下百姓象风吹云彩一样汇集他身边,象回声那样应和,自己背着粮食,象影子跟着形体那样追随他们。云、响、景,皆名词作状语,表比喻。)《淮南子·缪称训》:“身曲而景直者,未之闻也。”(身体弯曲,然而影子却笔直的,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件事。)苏轼《答谢师民书》:“求物之妙,如系风捕景。”(寻求事物的奥妙,好象拴住风捉住影子那么难。)龚自珍《病梅馆记》:“以欹为美,正则无景。”(以倾斜为美,端正的就没有横斜的枝影了。)苏轼、龚自珍文用“景”系仿古。
京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京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京-古代汉语字典
京jīng
【释义】:
①人工堆成的高丘。《吕氏春秋·不广》:“得尸二万,以为二京。”《后汉书·刘虞传》:“瓒乃筑京于蓟城以备虞。”(瓒:公孙瓒。)泛指高丘。《诗经·鄘风·定之方中》:“景山与京。”(景:影。用如动词,测日影。)特指大谷仓。《管子·轻重丁》:“有新成囷京者二家。”(囷jūn:圆形的谷仓。)②大。《左传·庄公二十二年》:“八世之后,莫之与京。”《公羊传·桓公九年》:“京者何?大也。”③国都。《诗经·大雅·大明》:“来嫁于周,曰嫔于京。”(曰:词头。嫔:做媳妇。)[京师]京都,国都。《诗经·大雅·公刘》:“京京之野。”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京京学者咸怪其无征。”(咸:都。征:应验。)④数词。十兆或万万兆为京。《孙子算经》卷上:“万万亿曰兆,万万兆曰京。”⑤通“鲸”。扬雄《羽猎赋》:“骑京鱼。”
【说明】“京”为象形字,像筑起的高丘形。参附录三。
京-常用古汉语字典
京jīng
【释义】:
[名]①国都,首都。林嗣环《口技》:京中有善口技者。曹雪芹《葫芦僧判断葫芦案》:这薛公子原择下日子要上京的。②人工筑起的大土堆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公孙瓒传》:于堑里筑京,皆高五六丈。《诗经·小雅·甫田》:曾孙之庾,如坻如京。[形]大。《左传·庄公二十二年》:八世之后,莫之与京。
京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京jīng
【中古音】:
ㄐㄧㄥ
【上古音】:
舉卿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見庚開三(見陽) 人所爲絶高丘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鯨 jīng ㄐㄧㄥ 渠京切 群庚開三(群陽) 動物名。也作
。屬哺乳類,種類甚多,生活在海洋中。
《漢書·揚雄傳上》:乘鉅鱗,騎京魚。〔顔師古云:京,大也,或讀爲鯨。〕
京-常用字详解字典
京jīng
甲
金
篆
□,8画。①首都
京城|京师△南京。②特指我国首都北京
京剧|京派|京白。③古数目字,指一千万。④京族,我国少数民族之一。分布在广西。
〈辨〉京字甲骨文字形象台上建屋的形状。古时君王居住的宫室多建在高敞的地方,引申指首都。
京-敦煌俗字典
京jīng
P.2173《御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宣演卷上》:“既而雄都上京,刊勒金石。”S.512《歸三十字母例》:“見:今京犍居。”按:顏元孫《干祿字書》:“京京:上通,下正。”
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京:石經如此作。”“右依顏監《字樣》甄錄要用者,考定折衷,刊削紕繆。”
S.4642《發願文範本等》:“世業微茫,帝京已隔於生路;海山岑寂,異城空留於舊名。”
京-汉语字源字典
京]īng
甲
金
篆
甲骨文、金文的京字,象建筑在高土台上的宫室形象,其本义指高冈,即人为的高大土丘,并含有高、大之义。因为古代都城和君王的宫室大都建在高处,所以又把首都和王室所在称为“京”,如京城、京辇(皇帝坐的车子叫荤,所以京城也叫“京辇”)、京畿(国都和国都附近的地方)、京室等。
京1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京1jīng
【释义】:
①
国家的首都
京1城|京1师|京1畿|京1华。→②
特指我国首都北京
京1津沪渝四市|京1腔|京1戏京1味儿。
京2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京2jīng
【释义】:
〈文〉数字,指一千万。
京3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京3jīng
【释义】:
[京族]jīngzú
我国少数民族之一,分布在广西。也是越南人数最多的民族。
京-金瓶梅字典
京
jīng 《广韵》:大也。举卿切 梗开三平庚见
京都。 明日跟随东京走一遭。(五五2上4)哀声隐隐棺舆过,此殡诚然压帝京。(六五6下10)
京-历代避讳字汇典
京jīng
(一)
唐裴胄父名京。
〔迁职〕《旧唐书·裴胄传》载:胄于代宗时,“除京兆少尹,以父名不拜,换国子司业。”
(二)
宋徽宗朝太师、鲁国公蔡氏名京(字元长)。
避正讳“京”:
《齐东野语》卷四云:“蔡京在相位日,权势甚盛,内外官司公移皆避其名,如京东、京西并改为畿左、畿右之类。蔡门下(薛)昂避之尤谨,并禁其家人,犯者有笞责。昂尝自误及之,家人以为言,乃举手自击其口。”
《闲燕常谈》亦云:“薛肇明谨事蔡元长,至戒家人避其名。宣和末,有朝士新买一婢,颇熟事。因会客,命出侑尊。一客语及‘京’字,婢遽请罚酒。问其故,曰:‘犯太师讳。’一座骇愕。婢具述先在薛太尉家,每见与宾客会饮,有犯‘京’字者必举罚;平日家人辈误犯必加叱詈;太尉脱或自犯,则自批其颊以示戒。”
又避嫌名“荆”:
〔改称〕京子絛撰《铁围山丛谈》,中称王荆公为“舒公”,荆轲为“庆轲”,是皆避父嫌名。
又避嫌名“经”:
〔改称〕〈人名〉《齐东野语》卷四云:“蔡经国闻京闽音,称‘京’为‘经’,乃奏乞改名‘纯臣’。”彦按:据此知宋时通语“京”、“经”读音有别,今则声韵调全同矣。
蔡京-历代避讳字汇典
蔡京cài jīng
宋徽宗朝太师、鲁国公蔡氏名京。
避嫌名“菜羹”:
〔倒言〕《铁围山从谈》卷二云:“宰相堂食,必一吏味味呼其名,听索而后供。此礼旧矣。独‘菜羹’以其音颇类鲁公姓讳,故回避而曰‘羹菜’,至今为故事。”
京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京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