窺(窺)是什么意思
窺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窺kuī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去隨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溪支合四(溪支) 小視(暗中偷看)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跬 kuǐ
丘弭切 溪紙開四(溪支) 半步。
《漢書·息夫躬傳》:京師雖有武蠭精兵,未有能窺左足而先應者也。〔蘇林云:窺音跬。顔師古云:半步也。〕
窺-敦煌俗字典
窺kuī
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從穴。”“右依顏監《字樣》甄錄要用者,考定折衷,刊削紕繆。”[正字]
敦研118《大般涅槃經》卷第二十三:“既入聚中闚看,諸舍都不見人。”
S.610《啟顏錄》:“來窺鏡者皆云:‘此家王相,買得好奴也。’”S.1086《兔園策府》:“登臺候朔,占五雲而不差;入幕窺灰,應四氣而無爽。”按:顏元孫《干祿字書》:“
窥:上俗,下正。”
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右字形雖別,音義是同。古而典者居上,今而要者居下。”
S.189《老子道德經》:“不出戶,見天下;不闚牖,見天道。”
S.4642《發願文範本等》:“逆修加以躡履釋門,晤(悟)有身之[□]脆;窺闡真教,知物色之无常。”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