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(蘭)是什么意思
兰-古文字通假字典
兰
(脂幫bi)讀為妣(脂幫bi),雙聲叠韻
齊狹鎛:“用享用孝于皇且聖叔,皇聖姜,于皇且又成惠叔,皇又成惠姜。”《金文編》説即《説文》兰,通作妣。《説文》:“兰,以豚祠司命也。从示,比聲。漢律曰祠兰司命。”銘祖與妣連言,自當以讀妣為是。
蕑同蘭(兰)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蕑同蘭(兰)
蕑音lán,今音iiān。蕑是“兰”的古字,古人所谓的兰是一种香草,属菊科,和今之兰花不同。《诗经·郑风·溱洧》:“溱(zhēn)与洧(wěi)方涣涣兮,士与女方秉蕑兮。”(溱水、洧水初春碧波荡漾,游春初恋男女手拿春兰。溱、洧,郑国两条水名,在今河南省境内。涣涣,春水泛流的样子。)《诗经·陈风·泽陂》:“彼泽之陂,有蒲与蕑。”(那个湖边的拦水坝上,生长着香蒲和芬芳的兰草。陂,泽畔防水的堤岸。)“兰草”义,后来更换声符写作“蘭”。今简化为“兰”。
兰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兰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兰-古代汉语字典
兰lán
【繁体字】:蘭
【释义】:
①兰草,兰花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纫秋兰以为佩。”(纫:联缀。)屈原《九歌·礼魂》:“春兰兮秋鞠。”(鞠:通“菊”。)②木兰,一种香木。屈原《九歌·湘夫人》:“桂栋兮兰橑。”(橑liáo:椽子。)柳永《雨霖铃》:“方留恋处,兰舟催发。”(兰舟:用木兰木制造的船,是对船的美称。)③通“阑”。栅栏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“又置奴婢之市,与牛马同兰。”引申为阻隔。《战国策·魏策三》:“晋国之去梁也,千里有馀,河山以兰之。”(去:距离。)④通“阑”。指放兵器的架子。《管子·小匡》:“轻罪入兰、盾、鞈革。”(入:交纳。鞈gé革:护胸的双层革甲。)⑤[兰若rě]寺院。梵语“阿兰若”的省称。杜甫《大觉高僧兰若》:“松林兰兰秋风晚。”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:“中绘殿阁,类兰兰。”(类:类似。)
兰-常用古汉语字典
兰lán
【释义】:
[名]①兰草。一种香草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岸芷汀兰,郁郁青青。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: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。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烟斜雾横,焚椒兰也。②木兰。木质坚实,可作器具。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桂殿兰宫,列冈峦之体势。柳永《雨霖铃》:方留恋处,兰舟催发。
兰-常用字详解字典
兰lán
蘭
□,5画。①兰花,多年草本常绿植物。品种甚多,叶子细长,丛生,花淡绿色,有清香。也称兰草
兰谱|兰花指△春兰|建兰|墨兰|蕙兰。②兰草,即泽兰,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叶子卵形,边缘有锯齿,秋末开白花,有香气
佩兰。③古书上指木兰
兰桨。
〈辨〉蘭从
,闌声,简化为兰,不可分析◇兰不是藍色之藍的简化字,藍的简化字是蓝,注意不要写错◇兰谱有二义,一指兰花之谱;一指旧时结拜兄弟互相交换的谱帖,全称是金兰谱。
兰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兰lán蘭
【释义】:
①
泽兰,多年生草本植物,叶子卵形,边缘锯齿状,全株有香气,秋末开白色花。通称兰草。→②
〈文〉木兰,落叶乔木,形状像楠树,树皮有香味。→③
兰花,多年生草本植物,叶子丛生,细长,春季开淡绿色的花,气味清香,可供观赏,花可制作香料。〇①
姓。
“兰”和“蓝”不同。“蓝”指蓼蓝(一种草本植物),也指像晴天天空那样的颜色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