犁(犁)是什么意思
犁-古文字通假字典
犁
(脂來li)
犁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犁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犁-古代汉语字典
犁lí
【繁体字】:犂
【释义】:
①耕地翻土的农具。《管子·乘马》:“穷四竟之内,丈夫二犁。”(竟:境。)又为耕。古诗《去者日以疏》:“古墓犁为田。”引申为摧毁。《贵耳集》卷上:“鞑酋大怒,尽将陵庙犁为墟矣。”今成语有“犁庭扫穴”。②杂色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犁牛之子騂且角。”(騂xīng:赤色。)也指杂色牛。《本草纲目·兽一》:“(牛)赤曰
,驳曰犁。”③比及。《史记·晋世家》:“犁二十五年,吾冢上柏大矣。”《新唐书·南蛮传中·南诏下》:“蛮复围成都,夜穿西北隅,犁旦乃觉。”④同“黎”。众多。《隶释·汉成阳灵台碑》:“万国蒙社,犁元赖荣。”(祉zhǐ:福。)⑤通“黧”。黑色。《尚书·泰誓中》:“播弃犁老。”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形容枯槁,面目犁黑。”
犁-常用古汉语字典
犁lí
【释义】:
[动]耕翻土地。《陌上桑》:耕者忘其犁,锄者忘其锄。
犁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犁lí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郎奚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來齊開四(來脂) 《玉篇》:耕具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黧 lí
郎奚切 來齊開四(來脂) 黑色。
《戰國策·秦策一》:形容枯槁,面目犂黑,狀有歸色。〔鮑本犂作黧。補曰:古字黧、犂通借。〕
黎 lí
郎奚切 來齊開四(來脂)
(一)衆,多。
《書·泰誓中》:今商王受,力行無度,播棄犂老。
漢·《蜀郡屬國辛李二君造橋碑》:撫育犂元。
漢·《成陽靈臺碑》:萬國蒙祉,犂元賴榮。
北齊《邢多等造像記》:
(蠢)兹犂庶。
(二)將,及。
《史記·晉世家》:犂二十五年,吾冢上柏大矣。
《史記·齊太公世家》:夜衣而行,犂明至國。〔《索隱》云:犂,猶比也,又犂猶遲也。〕
犁-常用字详解字典
犁lí
犂
从牛利声,形声,
,11画。①耕地的农具
犁铧|犁镜△木犁|步犁。②用犁耕地
犁田|犁地。
〈辨〉犁字异体作犂,从牛
声,
为利的古体;古时犁地用牛,所以形符从牛。
犁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犁lí*犁
【释义】:
①
耕田的农具,用人力、畜力或机器牵引
犁铧|犁杖。→②
用犁耕地
犁田。
犁-金瓶梅字典
犁(犂)
lí “犂”规整得形。《广韵》:犂,垦田器,亦耕也。 郎奚切 蟹开四平齐来
①耕地农具。 每日耕田迈陇,扶犁把耙。(二七2下9)
②通“劙”,划破。 例见“犂”字条。
犁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犁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