撩(撩)是什么意思
料通撩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料通撩
料音liáo。料和撩上古同属来纽宵部,同音通假。料的本义是计算,估量。《说文》:“料,量也。从斗,米在其中。”通撩,触动,撩拨,斗。《庄子·盗跖》:“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,疾走料虎头,编虎须,几不免虎口哉!”(我孔丘正象人们所说的,是没有病却自找麻烦给自己针灸,急忙跑去撩拨老虎头,捋虎须,几乎要被老虎吃掉呵!编,通揙,抚,捋。)无名氏《谇范叔》:“他怎敢轻料虎狼须?”(他怎么敢轻举妄动地触动虎狼的胡须呢?)《渔樵记》第一折:“可正是天降人皮草包躯,学料嘴不读书。”(可真是老天降下个披着人皮,满肚草包的身躯,学会了斗嘴却不读书。)
撩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撩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撩-古代汉语字典
撩
【释义】:
㈠ liáo ①整理,料理。《说文》:“撩,理也。”庾信《梦入堂内》:“画眉千度拭,梳头百遍撩。”②纷乱。韦应物《答重阳》:“坐使惊霜鬓,撩乱己如蓬。”③挑,拨动。《北齐书·陆法和传》:“凡人取果,宜待熟时,不撩自落。”引申为逗引。韩愈《次同冠峡》:“无心思岑北,猿鸟莫相撩。”
㈡liǎo ④挖掘。苏轼《乞开杭州西湖状》:“及钱氏有国,置撩湖兵士千人,日夜开浚。”
撩-古代汉语字典
撩liǎo
【释义】:
见“撩”㈡。
撩-古代汉语字典
撩liǎo
【释义】:
①屋椽。屈原《九歌·湘夫人》:“桂栋兮兰撩。”《淮南子·本经》:“撩檐榱题。”(榱cuī题:屋檐的椽子头。)②车伞盖的支架。《大戴礼记·保傅》:“古之为路车也,盖圆以象天,二十八撩以象列星。”(路车:天子及诸侯所乘之车。)《淮南子·说林》:“盖非撩不能蔽日。”③薪柴。《管子·侈靡》:“雕撩然后爨之。”(爨cuàn:烧火做饭。)
撩-常用古汉语字典
撩liáo
【释义】:
[动]挑弄,拨弄。蒲松龄《促织》:试以猪鬣撩拨虫须,仍不动。蒲松龄《促织》:屡撩之,虫暴怒。
撩1-常用字详解字典
撩1liāo
从手尞声,形声,
,15画。①把东西垂下的部分掀起来
撩1起|撩1开。②用手洒水
在地上先撩1些水。
撩2-常用字详解字典
撩2liá
引逗;挑弄
撩2拨|撩2乱。
〈辨〉撩字声符尞,读liǎo。
撩-敦煌俗字典
撩liáo
浙敦026《普賢菩薩說證明經》:“赤繩赤棒,撩除罪人。”
S.2614《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》:“向上雲煙散散漫漫,向下鐵鏘撩撩亂亂。”
P.3666《燕子賦》:“撩瞻(簷)噤(擒)去,須臾到州。”
撩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撩liāo
【释义】:
①
把下垂的东西掀起来
撩起长袍|往上撩了撩头发。→②
用手舀水由下往上洒
给花儿撩点水|蹲在河边,往脸上撩了几把河水。
另见liáo。
撩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撩liáo
【释义】:
〈文〉挑逗
春色撩人|撩拨。另见liāo。
撩-汉字异读字典
撩
㈠liáo 引逗;挑弄。如:春色撩人。
㈡liāo 〔引〕揭起。如:撩开帐子。
㈢liào 〔通〕通“撂”。丢。如:撩桃子。
撩-金瓶梅字典
撩
(一)liāo 《广韵》:取物也,又理也。落萧切效开四平萧来
掀起。 武二拨步撩衣,飞抢上楼去。(九9下9)
(二)liáo 得音同上。
①通“嫽”。《广韵》:“嫽,相嫽戏也。”落萧切。 我今日着实撩斗他一斗。(一17上5)
②通“缭”,缠绕。 用倒口针儿撩缝儿,甚是细法。(七三1下8)登时四肢困乏,香云撩乱。(七三20下11)芳心撩乱恨绵绵。(五一1上6)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