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(劉)是什么意思
刘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刘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刘-古代汉语字典
刘liú
【繁体字】:劉
【释义】:
①斧钺类兵器。《尚书·顾命》:“一人冕执刘。”②杀,杀戮。《诗经·周颂·武》:“胜殷遏刘。”(遏:止。)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“虔刘我边垂。”(虔:杀。垂:边境。)③剥落,凋残。《诗经·大雅·桑柔》:“捋采其刘。”刘基《擢彼乔松》:“靡草不凋,无木不刘”④泛,遍。《淮南子·原道》:“刘览偏照,复守以全。”(偏:通“遍”,普遍。)
刘-常用字详解字典
刘liú
劉
古
篆
□,6画。姓。
〈辨〉刘字繁体劉,《古文四声韵》从金从刀卯声,刀的形体稍讹;篆书从金留声。留从田,以酉的古文为声符。卯、酉古音相近。篆书偏旁田,有人认为是由刀的讹变形体。刘的古义是杀。现在,镏、刘不同字,镏用为镏金、镏子字。镏子读liùzi,指戒指。劉简化作刘。
刘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刘liú劉
【释义】:
姓。
刘彻-历代避讳字汇典
刘彻liú chè
汉武帝刘氏名彻。
〔改称〕〈人名〉陆游《南唐书·申屠令坚传》云:“刘茂忠,吉州安福人。本名彻,或谓之曰:‘刘彻乃汉武帝也,非人臣所能名。’乃改焉。”
刘绘-历代避讳字汇典
刘绘liú huì
南朝齐豫章王萧嶷,有主簿姓张名稷,参军姓刘名绘。
《南史·张稷传》云:“齐永明中,(稷)为豫章王嶷主簿,与彭城刘绘俱见礼接,未尝被呼名,每呼为‘刘四’、‘张五’。
刘基-历代避讳字汇典
刘基liú jī
明诚意伯刘氏名基。
《明史·刘基传》云:“(基)暇则敷陈玉道。帝每恭已以听,常呼为老先生而不名,曰:‘吾子房也。’”
刘瑾-历代避讳字汇典
刘瑾liú jǐn
明武宗朝宦官刘氏名瑾。
〔触犯〕《明史·宦官传一》载:刘瑾掌司礼监,权擅天下。”公侯勋戚以下,莫敢钧礼,每私谒,相率跪拜。章奏先具红揭投瑾,号红本,然后上通政司,号白本,皆称刘太监而不名。都察院奏谳误名瑾,瑾怒詈之,都御史屠滽率属跪谢乃已。”《汇考》卷三四引《史述遗》亦云:“都察院一日审录重囚,事内写‘刘瑾传奉’字样,重复数多。瑾大怒,骂之。都御史屠滽率十三道御史谢罪。御史跪阶下,瑾数其罪斥责,皆叩头,不敢仰视。”
刘勔-历代避讳字汇典
刘勔liú miǎn
南朝齐谢𤅢父名庄,刘悛父名勔。
〔触犯〕《南史·谢弘微传》云:“(谢𤅢)性甚敏赡,尝与刘悛饮,推让久之,悛曰:‘谢庄儿不可云不能饮。’𤅢曰‘苟得其人,自可流湎千日。’(1)悛甚惭,无言。”
刘文蔚-历代避讳字汇典
刘文蔚liú wén wèi
南朝齐世祖武皇帝萧赜,舅父豫章内史刘氏名文蔚。
〔改称〕〈人名〉《南齐书·良政传》云:“(刘)怀慰本名闻慰,世祖即位,以与舅氏名同,𠡠改之。”彦按:“闻慰”与“文蔚”字虽不同,而音则同,又姓亦同,故特敕改名。
刘项-历代避讳字汇典
刘项liú xiàng
汉高祖刘氏名邦,秦末西楚霸王项氏名籍,三国吴大帝孙氏名权。
《能改斋漫录》卷一三云:“(宋徽宗)政和八年七月,迪功郎饶州浮梁县丞陆元佐上书:‘……窃见饶州乐平县有名孙权者,浮梁县有名刘项者,臣故曰有取霸者之迹以寓其名云云……’奉御笔:‘陆元佐所言可行。下逐处并所属,令改正禁止。’”
刘延世-历代避讳字汇典
刘延世liú yán shì
晋儒士刘兆字延世。
〔触犯〕《晋书·刘兆传》云:“尝有人著靴骑驴至兆门外,曰:‘吾欲见刘延世。’兆儒德道素,青州无称其字者,门人大怒。兆曰:‘听前。’”
刘之亨-历代避讳字汇典
刘之亨liú zhī hēng
南朝梁刘之遴、刘之亨兄弟,相继为南郡太守。在郡有异绩。《梁书》本传云:“荆士至今怀之,不忍斥其名,号为‘大南郡’、‘小南郡’云。”
刘之遴-历代避讳字汇典
刘之遴liú zhī lín
见“424、刘之亨”条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