陆(陸)是什么意思
陆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陆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陆-古代汉语字典
陆lù△
【繁体字】:陸
【释义】:
①陆地。《周易·渐》:“鸿渐于陆。”(渐:进,至。)周敦颐《爱莲说》:“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”(蕃:多。)[陆沈]1.陆地无水而沉。比喻隐居。《庄子·则阳》:“方且与世违,而心不屑与之俱,是陆陆者也。”又比喻国土沦丧。《世说新语·轻诋》:“遂使神州陆陆,百年丘墟。”2.愚阔,泥古而不知变通。《论衡·谢短》:“夫知古不知今,谓之陆陆。”②道路。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复陆重阁。”(复陆:复道,楼阁之间架空的通道。)③跳跃。《庄子·马蹄》:“齕草饮水,翘足而陆,此马之真性也。”(齕hé:咬,吃。)④[陆离]1.参差错综,色彩繁杂的样子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纷总总其离合兮,斑陆陆其上下。”《淮南子·本经》:“五采争胜,流漫陆陆。”2.分散的样子。左思《蜀都赋》:“毛群陆陆。”(毛群:兽类。)3.长的样子。屈原《九章·涉江》:“带长铗之陆陆兮。”(铗:剑。)
陆-古代汉语字典
陆qū
【释义】:
依山谷形势围住野兽。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陆以九疑,御以沅湘。”也指围捕野兽的圈。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:“江河为陆,泰山为橹。”(橹:望楼。用来瞭望观察的建筑。)李白《大猎赋》:“北以岱恒作陆。”(岱恒:泰山和恒山。)
陆-常用古汉语字典
陆lù
【繁体字】:陸
【释义】:
[名]①陆地。周敦颐《爱莲说》: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《国语·勾践灭吴》:员闻之,陆人居陆,水人居水。②陆路。《资治通鉴·汉纪·献帝建安十三年》:操悉浮以沿江,兼有步兵,水陆俱下,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。宋濂《送天台陈庭学序》:陆有剑阁栈道之险,水有瞿唐、滟滪之虞。
陆1-常用字详解字典
陆1lù
陸
□,7画。①高出水面的土地;陆地
陆1军|陆1路△登陆1|着陆1|内陆1。②旱路
陆1运。③姓。
陆2-常用字详解字典
陆2liù
陸
“六”字的大写。
〈辨〉陆字繁体作陵,从阜坴声,坴读lù。简化作陆,但击字单用,为
字简体,读jī;击在陆字中无表音作用,不要读陆为jī。
陆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陆liù陸
【释义】:
数字“六”的大写。
另见lù。
陆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陆lù陸
【释义】:
①
高出水面的土地;泛指地面
陆地|大陆|登陆|陆军|内陆。→②
指陆地上的通路(相对“水路”而言)
水陆兼程|水陆交通|陆运。〇③
姓。
另见liù。
陆-汉字异读字典
陆
㈠lù ①陆地。如:登陆。②大土山。《楚辞·九叹·忧苦》:“巡陆夷之曲衍兮。”③陆路。如:水陆交通。④跳跃。《庄子·马蹄》:“龁草饮水,翘足而陆,此马之真性也。”⑤姓。
㈡liù 〔语〕读音lù数目字“六”的大写。
陆抗-历代避讳字汇典
陆抗lù kàng
见“432、卢珽”条。
陆威家讳-历代避讳字汇典
陆威家讳lù wēi jiā huì
唐兵部侍郎陆威,父名耽,祖名子野,曾祖名桂。
〔触犯〕《唐
言》卷一一云:“文德中,刘子长出镇浙西,行次江西,时陆威侍郎犹为郎吏,亦寓于此。进士褚载缄二轴投谒,误以子长之卷面贽于威。威览之,连有数字犯威家讳,威因拱而矍然。载错愕,自以大误;寻以长笺致谢,略曰:‘曹兴之图画虽精,终惭误笔;殷浩之矜持太过,翻达空函。’”
陆逊-历代避讳字汇典
陆逊lù xùn
晋平原内史陆机,祖名逊。
〔改称〕《晋书·陆机传》,机《辩亡论》曰:“周瑜、陆公、鲁肃、吕蒙之俦,入为腹心,出为股肱”。周、鲁、吕皆称名,陆乃谓其祖父陆逊,故不名而称“陆公”。
〔触讳〕见“432、卢珽”条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