录(錄)是什么意思
录-古文字通假字典
录
(屋來lu)讀為麓(屋來lu),雙聲叠韻
殷墟甲骨文录字作
、
、
,多與地名相連。《合集》二九四一二:“翌日戊王其田斿录,亡犸(災)。”《合集》三七八四八:“辛酉王田雞录,隻(
)大
虎,在十月。隹王三祀珱日。”《屯南》二三二六:“
录槢禽又(有)小獸(狩)。”《屯南》七六二:“王
成录槢,亡犸(災)。”此類录字後或增加林、艸、旁,即麓字。《合集》三五五〇一:“王曰:刞大乙
于白菉……”《合集》三七三五六:“……其田雍
……往來亡災。”《合集》三七三八二:“戊申卜,王田于
,往來亡災。”
、
等从录,與麓之从鹿得聲同。《説文》:“睩讀若鹿。”又:“麓,古文作
。”
录-古文字通假字典
录
(屋來lu)讀為禄(屋來lu),同音
頌坭:“用追孝祈匄康
(娱)、屯(純)右(祐)、通录、永令(命)。”
鐘:“用
壽匄永令,
(綽)
(綰)
(祓)录屯(純)魯。”史牆盤:“剌(烈)且文考弋(式)
受(授)牆爾炾福,褱(懷)
(祓)录,黄耇彌生,龕(堪)事
辟。”
盤:“……降
魯多福、
(眉)壽繛綰,受(授)余康
(娱)、屯(純)又(祐)、通录、永令(命)、霝(令)冬(終)。”
公盨:“天嗿(釐)用考,申(神)
(復)用
(祓)录,用孚于寍(寧)。”录皆為福禄。又郭店楚簡《六德》簡一三~一四:“子弟大材埶(藝)者大官,少(小)材埶(藝)者小官,因而它(施)录安(焉)。”又郭店楚簡《魯穆公問子思》簡六~八:“夫為其〔君〕之古(故)殺其身者,交(效)录
(爵)者也。亙(恆)〔稱其君〕之亞(惡)〔者,遠录
〕(爵)者〔也。為〕義而遠录
(爵),非子思,
(吾)亞(惡)昏(聞)之矣。”又上博楚竹書《孔子詩論》簡九:“《天保》丌(其)傳(得)录篾畺(疆)矣。”又《孔子詩論》簡一一:“《梂(樛)木》之
(時),則以丌(其)录也。”又上博楚竹書《容成氏》簡三二:“於是於(乎)
(治)
而行录。”
录-古文字通假字典
录
(屋來lu)或説讀為鹿(屋來lu),雙聲叠韻
余坭(或稱录子
坭):“王伐录子
,
反,王降征令于大(太)保……”唐蘭《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徵》説录與鹿古通,“录子”之國當在今河北平鄉縣一帶,漢代為鉅鹿縣。《續漢書·郡國志》:“故大鹿。”《水經·濁漳水注》:“衡漳故瀆東北逕南曲(周)縣故城西,又逕曲周縣故城東,衡漳又北逕鉅橋邸閣西,衡水又北逕鉅鹿故城東。”酈注引應劭曰:“鹿者林之大者也。”唐氏云平鄉在殷墟北百餘公里,王子禄父北奔,當至此。又云“录子
”即見於天子
觚(見《三代》一四·三三·三)之
,“天子”即太子,“录子
”是商王宗族,死後稱武庚。成王伐“录子
”,乃為鞏固北疆也。
录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录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录-古代汉语字典
录lù△
【繁体字】:録
【释义】:
①记载,登记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:“因能而受禄,录功而与官。”(受:授予。)《三国志·魏书·明帝纪》:“录诸将功。”又指记载言行和事物的簿册。《周礼·天官·职币》:“皆辨其物而奠其录。”(奠:定。)孟郊《清东曲》:“编入新乐录。”引申为记住。古诗《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君既若见录,不久望君来。”(见:称代第一身,等于“我”。)②采纳。《论衡·别通》:“或观读采取,或捐弃不录。”韩愈《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》:“屡为丞相言,虽恳不见录。”又指录用。柳宗元《为裴中丞贺克东平赦表》:“怀抱忠义者,无不甄录。”(甄:审察。)引申为收集,收藏。《世说新语·政事》:“(陶侃)作荆州时,敕船官悉录锯木屑,不限多少。”(敕:命令。)③审查并记录囚犯的罪状。《汉书·何武传》:“及武为刺史,行部录囚徒。”引申为逮捕。《世说新语·政事》:“王安期作东海郡,吏录一犯夜人来。”(犯夜人:触犯夜行禁令的人。)《南史·胡藩传》:“帝怒,命左右录来,欲斩之。”④抄写,誊写。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:“今存其本不忍废,道中手自抄录。”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手自笔录,计日以还。”⑤次第。《国语·吴语》:“今大国越录,而造于弊邑之军垒。”(造:至。弊邑:谦称自己的国家。)⑥总领。《后汉书·和帝纪》:“大司农尹睦为太尉,录尚书事。”⑦[录录]同“碌碌”。平庸。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:“于秦时为刀笔吏,录录未有奇节。”又指无主见,随声附和。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今特帝在,即录录;设百岁后,是属宁有可信者乎?”
录-常用古汉语字典
录lù
【繁体字】:録
【释义】:
[名]记载言行和事物的册籍。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:适才看见题名录。文天祥《指南录(后序)》:庐陵文天样自序其诗,名曰《指南录》。[动]①记载,登记,抄写。文天祥《指南录(后序)》:道中手自钞录。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不若余之手录。②录取,任用。韩愈《进学解》:占小善者率以录。柳宗元《为裴中丞贺克东平赦表》:无不甄录。③惦忆。《孔雀东南飞(并序)》:君既若见录,不久望君来。④审查并记录犯人的罪状。《汉书·何武传》:及武为刺史,行部录囚徒。欧阳修《纵囚论》:方唐太宗之六年,录大辟囚三百余人。
录-通假字小字典
录lù
力玉切(来烛合三) 来屋入
本义为金子之黄绿色。
通“鹿”lù 卢谷切(来屋合一) 来屋入 兽名。《说文》:“鹿,兽也,象头、角、四足之形。”
(首山)其阴有谷,曰机谷,多
鸟,其状如枭而三目,有耳,其音如录,食之已垫。(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)——首山的北面有个山谷,名叫机谷。山谷里多
鸟,它的形状象猫头鹰,却有三只眼睛,还有耳朵。它的叫声象鹿。吃了这种鸟可以治疗下湿病。〔
(dì):汪绂云:音“地”。 枭(xiāo):鸮,俗称猫头鹰。 录:郝懿行注:“盖鹿字假音。《玉篇》作‘音如豕’。” 已:治疗。 垫:下湿病。〕
录-常用字详解字典
录lù
録
甲
金
篆
□,8画。①记载;抄写
录供|录音△记录|抄录|誊录。②记载言行或事物的书册
目录|语录|回忆录|备忘录。③采纳;任用
录取|录用△收录。
〈辨〉录字甲金文象用辘轳汲水、汲水器中水外溢的形状,本为渌的初文。篆书字形讹变,楷书作彔,作录。今借用为録的简化字。録,从金录声,本义为金属铜锈的颜色,与绿同音同义,今绿读lù;后借用为记录、抄录字,简化作录。
录-汉语字源字典
录lù
甲
金
篆
录为“渌”或“漉”的本字。金文的录字,象木架上吊着的一个布袋,袋中装有湿物,下边的几点是从袋中滤出来的水滴。所以,录的本义为滤,即液体往下渗的意思。在简化字中,录字被用来代替从金录声的“録”字,有记载、抄写、采取、任用的意思。
录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录lù绿
【释义】:
①
记载;誊写
记录|抄录|过录|摘录。→②
记载言行、事物的表册或文字
目录|语录|通讯录|见闻录。→③
任用
录取|录用。→④
用仪器记录(声音或
像)
录音|录像。〇⑤
姓。
录-汉字异读字典
录
㈠lù ①记载;抄写。如:记录;抄录。②记载言行事物的册籍。如:语录;回忆录。③采纳,也指任用。如:收录;录用。④收藏。《世说新语·政事》:“〔陶侃〕作荆州时,敕船官悉录锯木屑。”⑤逮捕。《世说新语·政事》:“吏录一犯夜人来。”⑥次第。《国语·吴语》:“今大国越录。”⑦总领。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:“融为太尉,并录尚书事。”⑧检束。《荀子·修身》:“程役而不录”。⑨剑名。《荀子·性恶》:“桓公之葱,大公之阙,文王之录……此皆古之良剑也。”
㈡lǜ 〔复〕用于录囚。省察记录囚徒的罪状。《汉书·隽不疑传》:“每行县录囚徒还”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