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,专注于成语、字典、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,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,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、汉字和词语,提升国学素养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字典 > 剥

剥(剝)是什么意思

  • 剥-古文字通假字典

    (屋幫bo)讀為僕(屋並pu),叠韻,幫並旁紐

    馬王堆帛書《六十四卦·旅》六二:“旅既(即)次,壞(懷)其茨(資),得童剥,貞。”通行本《易》剥作僕。

  • 剥通扑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
    剥通扑

    剥音pū。剥,上古属帮纽屋部;扑,上古属滂纽屋部。二字为迭韵通假。剥的本义是割裂。《说文》:“剥,裂也。”通扑,击,打。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:“八月剥枣,十月获稻。”(八月枣子成熟打下来,十月晚稻成熟去割取。《毛传》:“剥,击也。”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剥,假借为攴。”按:攴,即扑。)《大戴礼记·夏小正传》:“剥枣。剥也者,取也。”(剥枣就是击枣。“剥”的意思就是击取。孔广森补注:“剥枣,击枣也。”)

  • 剥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
   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
  • 剥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剥bō△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①割裂,剖开。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:“君王命剥圭以为鍼柲。”(鏚qī:斧。柲bì:柄。)嵇康《思亲》:“感鞠育兮情剥裂。”②削。《诗经·小雅·信南山》:“中田有庐,疆场有瓜,是剥是菹,献之皇祖。”(菹zū:做酢菜。)《吕氏春秋·荡兵》:“民固剥林木以战矣。”③去掉外皮。《诗经·小雅·楚茨》:“或剥或亨。”(或:有的人。亨:烹。)强制脱去人的衣服也叫剥。《晋书·苏峻传》:“裸剥士女。”引申为剥夺。《后汉书·宦者传》:“剥割萌黎,竞恣奢欲。”(萌黎:百姓。)《新唐书·韦坚传》:“郡县剥敛偿输。”(输:指赋税。)④脱落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实熟则剥。”(实:果实。)《汉书·五行志中之下》:“今十月也,李梅当剥落。”又为剥蚀。《水经注·谷水》:“基前有碑,文字剥缺,不复可识。”⑤《周易》卦名。卦形为坤下上。《周易·剥》:“剥,不利有攸往。”(攸:所。)⑥通“扑”。击,打。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:“八月剥枣。”

  • 剥-常用古汉语字典

    剥bō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[动]①去掉皮壳,去掉外层。《诗经·小雅·楚茨》:或剥或亨。辛弃疾《清平乐·村居》:最喜小儿无赖,溪头卧剥莲蓬。②剥蚀,脱落。《水经注·榖水》:文字剥缺,不可复识。韩愈《枯树》:腹穿人可过,皮剥蚁还寻。

  • 剥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
    剥bō

    【中古音】:

    ㄅㄛ

    【上古音】:

    北角切

    【通假字释义】:

    幫覺開二(幫屋) 裂也。

    【正字及释义】:

    駁 bó 北角切 幫覺開二(幫藥) 辯論是非,否定他人意見。

    《後漢書·胡廣傳》:若事下之後,議者剥異,異之則朝失其便,同之則王言已行。

    扑 pū 普木切 滂屋開一(滂屋) 擊,打。

    《詩·豳風·七月》:八月剥棗,十月穫稻。

  • 剥-通假字小字典

    剥bō

    北角切(帮觉开二) 帮屋入

    去皮,剥落。《说文》:“剥,裂也。从刀、从录。录,刻割也。”

    通“扑” pū 普木切(滂屋合一) 滂屋入 击、打。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剥,假借为支”。“支”即“扑”。

    八月剥枣,十月获稻。(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)——八月扑枣子,十月收稻子。〔《毛传》:“剥,击也。”〕

  • 剥1-常用字详解字典

    剥1bāo

    从刀录声,形声,,10画。单用,去掉外皮或壳剥1皮|剥1花生。

  • 剥2-常用字详解字典

    剥2bō

    ①不单用,义同剥1△生吞活剥2。②脱落;受侵蚀剥2落|剥2蚀。③强行掠取剥2削|剥2夺△盘剥2。

    〈辨〉剥字声符录,读lù,今已丧失注音作用。

  • 剥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剥bāo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〈口〉去掉(外皮或壳)香蕉要剥了皮吃|剥栗子。

    另见bō。

  • 剥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剥bō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①义同“剥”(bāo),多用于合成词或成语生吞活剥。→②(表面)脱落或被侵蚀剥落|剥离|剥蚀。→③强行夺去剥削(xuē)|盘剥|剥夺。

    另见bāo。

  • 剥-汉字异读字典

    ㈠bō ①剥蚀脱落。《水经注·榖水》:“基前有碑,文字剥缺,不复可识。”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夫苴梨橘柚果蓏之属,实熟则剥。”②伤害。《书·泰誓》:“剥丧元良,贼虐谏辅。”③六十四卦之一,坤下艮上。④象声。剥啄,下棋声,又指敲门声。

    ㈡pū 〔通〕通“扑”。击。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:“八月剥枣。”

    ㈢bāo 〔又〕bō 去掉皮壳,去掉外层。如:剥花生;剥玉米。

  • 剥-金瓶梅字典

    bō 《广韵》:落也,削也,割也,伤也。 北角切 江开二入觉帮

    去皮壳。 和玉箫两个剥果仁儿装果盒。(三二3下9)与我旋剥了衣服拿板子打。(十二7下10)

  • 剥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剥bō

    元代表章禁用凶恶字,“剥”属其中之一。参见“2、哀”条之(一)及“117、大过”条。

    彦按:《说文》云:“剥,裂也。从刀,录声。”是“剥”之本义为以刀割物。引申之,则有剥落、衰落义。《周易·剥卦》卦名正取此义,孔颖达《正义》曰:“剥者,剥落也。”以故其字非吉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