履(履)是什么意思
履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履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履-古代汉语字典
履lǚ
【释义】:
①踩踏,践踏。《诗经·小雅·小旻》:“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”又用作名词,指践踏的地方。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:“赐我先君履:东至于海,西至于河……。”②实行,经历。《礼记·表记》:“处其位而不履其事,则乱也。”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亲履艰难者知下情。”③鞋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郑人有且置履者。”(且:将。置:添置。)又用作动词,穿鞋。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履句屦者知地形。”(句屦:方头鞋。)④禄。《诗经·周南·樛木》:“乐只君子,福履绥之。”(只:语气词。绥suí:安。)
【辨析】1.履、蹈、践、蹑、踏。见“蹈”字条。2.履、屦、鞋。见“屦”字条。
履-常用古汉语字典
履lǚ
【释义】:
[名]鞋。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:农夫蹑丝履。《孔雀东南飞(并序)》:蹑履相逢迎。《孔雀东南飞(并序)》:揽裙脱丝履。[动]①践踏,踩。《庄子·庖丁解牛》:手之所触,肩之所倚,足之所履,膝之所踦。苏轼《放鹤亭记》:啄苍苔而履白石。②实行,做。《国语·吴语》:夫谋,必素见成事焉,而后履之。《说苑·政理》:始诵之文,今履而行之,是学日益也。③登位。贾谊《过秦论》:吞二周而亡诸侯,履至尊而制六合。④穿,穿鞋。晁错《论贵粟疏》:履丝曳缟。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良业为取履,而长跪履之。
履-常用字详解字典
履lǚ
篆
□,15画。①践踏;踩;走
履险如夷△如履薄冰。②脚步
步履。③鞋△衣履|革履|削足适履。④实行
履行|履约。⑤经过
履历。
〈辨〉履字篆书从
尸声。
为造字异体,从彳从夊、舟声。夊读suī,古文字中为倒止形;从彳从夊,表示沿路行来的意思。金文作
,从辵,本义为到什么地方去,自有践履义。楷书讹变作履。
履-敦煌俗字典
履lǚ
浙敦026《普賢菩薩說證明經》:“履地衆生,兀无有緣。”S.1086《兔園策府》:“聖上以欽明履運,曆數在躬,踐翼承基,函元孕象。”
P.3757《燕子賦》:“自誇僂儸,得伊造作:‘耕田人打兔,蹠履人喫臛。古語分明,果然不錯。’”
S.6659《太上洞玄靈寶妙經衆篇序章》:“經履田地,改易光明。”S.6825V想爾注《老子道經》卷上:“衣弊履穿,不與俗爭。”
S.238《金真玉光八景飛經》:“足躡五色之履。”又:“足着五色師子之履。”
履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履lǚ
【释义】:
①
踩;践
履险如夷|如履薄冰。→②
鞋
西装革履削足适履|草履。→③
经历
履历。→④
实践;实行
履行|履约。→⑤
脚;脚步
步履艰难。
履-金瓶梅字典
履()
lǚ 《广韵》:践也,禄也,幸也,福也。字书云:草曰屝,麻曰屦,皮曰履。 力几切 止开三上旨来
①踏、踩。例见“%!img src="aprfonts/m.20071207-m300-w001-028000225.gif"/!%”字条。
②鞋。那吴神仙头戴青布道巾,身穿布袍草履。(二九4下2)
履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履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