顢(顢)是什么意思
顢-古文字通假字典
顢
(元明man)讀為俛(侯幫fu),幫明旁紐
銀雀山竹簡《尉繚子·一》:“
者不得迎(仰),迎者不得
。”影本注説
當是俛之異體,俛今讀同俯,實乃从人免聲之字。《史記·扁鵲倉公列傳》:“不可俛仰。”正義音免。《廣韻》俛字在獮韻亡辨切下,亦與免同音。
从人嘱聲,嘱、免音近。《周易·繫辭上》“俯以察於地理”,馬王堆帛書本俯作顢,亦从嘱聲。按其説是,古免與嘱聲字通。《吕氏春秋·重己》:“胃充則中大鞔。”高誘注:“鞔讀曰懣。”免、嘱均古元部明紐字,音聲、韻皆同。後世俛讀同俯。《史記·魏其武安侯列傳》:“不仰視天而俯畫地。”《漢書·竇嬰田蚡灌夫傳》俯作俛。俯侯部幫紐,明幫旁紐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