芒(芒)是什么意思
芒-古文字通假字典
芒
(陽明mang)讀為荒(陽曉huang),叠韻
馬王堆帛書《老子》乙本卷前古佚書《經法·國次》:“兼人之國,脩其國郭,處其郎(廊)廟,聽其鐘鼓,利其
(資)財,妻其子女,是胃(謂)逆以芒,國危破亡。”“陽竊者天奪〔其光,陰竊〕者土地芒。”影本注芒讀為荒。又帛書《老子》乙本卷前古佚書《十六經·觀》:“夫是故使民毋人埶,舉事毋陽察,力地毋陰敝。陰敝者土芒,陽察者奪光,人埶者摐兵。”“土芒”即“土荒”。又銀雀山竹簡《國法之荒》:“以其國法之芒,正(政)之壤,塞之屚(漏)……”又銀雀山竹簡《王道》:“何以知法之芒,國之所以利……”又銀雀山竹簡《占書》:“是胃(謂)窮德,乃有芒野,四競(境)不通。”按《爾雅·釋天》:“在巳曰大荒落。”《史記·曆書》“大荒落”作“大芒落”。
芒-古文字通假字典
芒
(陽明mang)讀為圆(陽曉huang),叠韻
馬王堆帛書《陰陽十一脈灸經·少陰脈》乙本:“是動則病,喝喝如喘。坐而起,則目芒然無見,心如絶……”甲本作:“坐而起則目瞙如毋見,心如縣……”字或作圆。江陵張家山漢簡《脈書》内容基本相同,作:“則目圆如無見。”今本《靈樞·經脈》作:“目圆圆如無所見。”王冰注:“腎虚則頭神昏眩。”按《集韻》别體作忼,俗本又曉作
。《玉篇》:“圆,目不明也。”
芒-古文字通假字典
芒
(陽明manɡ)讀為亡(陽明wanɡ),雙聲叠韻
郭店楚簡《緇衣》簡九:“古(故)心以體灋(廢),君以民芒(亡)。”又《語叢四》簡三:“言之善,足以終殜(世)。參(三)世之福(富?),不足以出芒。”
芒-古文字通假字典
芒
(陽明manɡ)讀作妄(陽明wanɡ),雙聲叠韻
馬王堆帛書《老子》甲本《道經》:“不知常,
,
作凶。”乙本作:“不知常,芒,芒作凶。”通行本作:“不知常,妄作凶。”按《説文》:“妄,亂也。”當以通行本為正。
芒-古文字通假字典
芒
(陽明manɡ)通,雙聲叠韻
馬王堆帛書《戰國縱横家書·須賈説穰侯章》:“華軍,秦戰勝魏,走孟卯,攻大粱(梁)。”“今又走孟卯,入北宅,此非敢〔攻〕粱(梁)也,且劫王以多割,王必勿聽也。”“今有(又)走孟卯,入北宅,以攻大粱(梁),是以天幸自為常也。”“孟卯”,齊人,時任魏相,《韓非子·顯學》:“魏任孟卯之辯而有華下之患。”《戰國策》與《史記》均作“芒卯”。《史記·六國年表》秦昭王三十四年:“白起擊魏華陽軍,芒卯走,得三晉將,斬首十五萬。”按芒為古姓,已見上文,《古今姓氏書辨證》引《史記》魏有芒卯,亦作芒。先秦又有孟姓,《元和姓纂》説是魯桓公子慶父(孟孫)之後。
芒-古文字通假字典
芒
(陽明manɡ)通,雙聲,鐸陽陽入對轉
馬王堆帛書《陰陽十一脈灸經·少陰脈》:“〔是動則病:〕愒(喝)愒如喘,坐而起則目瞙如毋見,心如縣(懸),病飢……”乙本作:“……坐而起則目芒然無見,心如絶,病飢,……”“芒然”指眼前發花。按瞙見《玉篇》、《廣韻》。《正字通》:“俗謂目瞖曰瞙。”朱駿聲以為芒借為盲,引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人之生也,固若是芒乎?”郭象注:“不知其所以然而然,故曰芒。”釋文:“昧也。”其實瞙、芒音義俱近,芒後世亦為光芒字。目不明無所見,其眼前一片漆黑;眼前光芒四射,目亦無所見。
芒同茫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芒同茫
芒音máng。芒的本义是草木上的针状物。《说文》:“芒,草耑。”假借为茫。模糊不清,昏昧;渺茫,失意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人之生也,固若是芒乎?”(人生在世上,本来就象这样愚昧无知的吗?)《庄子·盗跖》:“目芒然无见,面若死灰,据轼低头,不能出气。”(眼睛模糊不清,面色有如死灰一般,扶着车轼低着头,不能喘气。轼,古代车厢前作扶手的横木。)
《诗经·商颂·长发》:“洪水芒芒,禹敷下土方。”(上古洪水茫茫,大禹施政教在四方。敷,布,施。方,四方。)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:“天子芒然而思,似若有亡。”(天子显得惆怅的样子来思索,好象丧失了什么似的。亡,失去,丢失。)“模糊不清;渺茫,失意”等义,后来加义符“水”写作“茫”。
芒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芒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芒-古代汉语字典
芒huǎng
【释义】:
见“芒”㈡。
芒-古代汉语字典
芒
【释义】:
㈠ máng ①谷类子实壳上或草木上的细刺。《说文》:“芒,草耑。”(耑:端。)《吕氏春秋·审时》:“穗如马尾,大粒无芒。”②刀剑的锋铓。后来写作“铓”。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,而芒刃不顿者,所排击剥割,皆众理解也。”(坦:屠者之名。)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莫不衄锐挫芒。”(衄nǜ:挫。)③光芒。《晏子春秋·谏上》:“是以列舍无次,变星有芒。”(列舍:列宿,众星宿。变星:指彗星。)④昏暗,模糊不清。后来写作“茫”。《庄子·盗跖》:“目芒然无见,色若死灰。”引申为昏昧无知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人之生也,固若是芒乎?其我独芒,而人亦有不芒者乎?”
㈡huǎng ⑤[芒芴hù]同“恍惚”。模糊不清。《庄子·至乐》:“杂乎芒芒之间,变而有气。”
芒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芒máng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莫郎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明唐開一(明陽) 艸耑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茫 máng
莫郎切 明唐開一(明陽)
(一)廣大,曠遠。
《詩·商頌·長發》:洪水芒芒,禹敷下土方,外大國是疆。
《楚辭》屈原《悲回風》:穆眇眇之無垠兮,莽芒芒之無儀。
(二)暗昧,模糊不清。
《莊子·齊物論》:人之生也,固若是芒乎?其我獨芒,而人亦有不芒者乎?
《莊子·天下》:芒乎昧乎,未之盡者。
《莊子·盗跖》:目芒然無見。
錯 máng
武方切 微陽開三(明陽) 刃端。
《漢書·賈誼傳》: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,而芒刃不頓者,所排擊剥割,皆衆理解也。〔顔師古云:芒刃,謂刃之利如豪芒也。〕
芒-通假字小字典
芒máng
莫郎切(明唐开一) 明阳平
谷类植物种子壳上或草木上的针状物。
通“茫”máng 莫郎切(明唐开一) 明阳平 模糊不清。
人之生也,固若是芒乎?其我独芒,而人亦有不芒者乎?(《庄子·齐物论》)——人的一生,本来就是这样昏昏茫茫吗?还是唯独我一人茫昧无知,而他人也有不这样的呢?〔其:语气词。〕
目芒然无见。(《庄子·盗跖》)——眼睛模糊不清,看不见什么。
芒-常用字详解字典
芒máng
从艸亡声,形声,
,6画。①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。秆高1—2米,叶子狭长,叶端尖刺形。秆皮可造纸、编草鞋等
芒鞋。②某些禾本科植物子实的外壳上长的针状物
芒刺在背△麦芒。③像芒的东西,物体的尖锐部分
锋芒|光芒。
〈辨〉麦芒字原来口语读wáng,今统一读máng,注意纠正。
芒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芒máng
【释义】:
①
某些禾本科植物子实外壳上的细刺
芒刺在背|麦芒。→②
多年生草本植物,秆高1-2米,叶子狭长,叶端尖刺形,秆皮可以造纸、编草鞋
芒鞋竹杖。→③
指某些针状的东西
光芒|锋芒。
“锋芒”的“芒”,《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》推荐使用,不要写作“铓”。
芒-汉字异读字典
芒
㈠máng ①植物名。②某些禾本科植物子实外壳顶端的针状物。潘岳《射雉赋》:“麦渐渐以擢芒。”③通“铓。”枪刀的尖端。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莫不衄锐挫芒。”④光芒。任昉《王文宪集序》:“昴宿垂芒。”⑤通“茫。”模胡不清;昏暗。《庄子·天下》:“芒乎昧乎,未之尽者”。引申为暗昧无知。⑥姓。战国时魏有芒卯。
㈡huǎng 〔通〕通“恍”。芴芒:恍恍惚惚。形容不可辨认或不可捉摸。《鹖冠子·世兵》:“芴芒无貌。”
芒-金瓶梅字典
芒
máng 《广韵》:草端。 莫郎切 宕开一平唐明
[芒種]máng zhǒng,二十四节气之一,因麦籽有芒得名。 二十三是壬子日,交芒五月节。(五二8下2)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