尨(尨)是什么意思
尨-古代汉语字典
尨
【释义】:
㈠ máng ①多毛杂色的狗。《诗经·召南·野有死麕》:“无使尨也吠。”②杂色。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:“衣之尨服,远其躬也。”(衣:用作使动。躬:身。)③通“庞páng”。庞大。柳宗元《三戒·黔之驴》:“虎见之,尨然大物也,以为神。”
㈡méng ④杂乱。柳宗元《与吕温论〈非国语〉书》:“尝读《国语》,病其文胜而言尨。”[尨茸róng]松乱的样子。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狐裘尨尨。”
尨-古代汉语字典
尨méng
【释义】:
见“尨”㈡。
尨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尨máng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莫江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明江開二(明東) 犬之多毛者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龐 páng
薄江切 並江開二(並東) 高屋。引申爲高大。
柳宗元《三戒·黔之驢》:黔無驢,有好事者船載以入,至則無可用,放之山下,虎見之,尨然大物也。
尨-难僻字字典
尨
【释义】:
㈠(máng忙)①狮子狗。②杂色。
㈡(méng蒙)尨茸:蓬松散乱的样子。
尨-敦煌俗字典
尨máng
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庬尨:大。”“右本音雖同字義各別例。”
尨-汉语字源字典
尨máng
甲
篆
龙字从犬,象犬身上毛茸茸的样子,其本义指多毛狗。《说文解字》:“龙,犬之多毛者,从犬,从彡。”又引申为杂色。
[龙茸]杂乱貌。也作“蒙茸”。
[龙眉皓发]长眉白发,形容老人。尨也作“厖”。
尨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尨máng
【释义】:
〈文〉①
杂色。→②
杂乱。
另见méng。
尨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尨méng
【释义】:
[尨茸]méngróng
〈文〉杂乱。
另见máng。
尨-汉字异读字典
尨
㈠máng ①多毛的狗。《诗·召南·野有死麕》:“无使尨也吠。”②杂色。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:“衣之尨服。”
㈡páng 〔通〕通“庞”。高大。柳宗元《三戒·黔之驴》:“虎见之,尨然大物也。”
㈢méng 〔通〕同“蒙”。尨茸,亦作“蒙戎”。蓬松貌。散乱貌。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狐裘尨茸。”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