祕(祕)是什么意思
祕-古文字通假字典
祕
(質幫bi)文獻作閟(質幫bi),雙聲叠韻
殷墟甲骨文必字作
,諸家或釋勺、升,于省吾始釋必。《前》一·八·一有“文武丁必”。《甲》三九四〇記事刻辭有“文武丁祕”。《粹》一五三:“即大乙祕。”《前》一·二〇·七:“王其又
于武乙必。”《前》一·一〇·四:“武祖乙必□(祊),其牢兹用。”于省吾《甲骨文字釋林·釋必》云必、祕皆當讀同閟,“於必言才言于,尤可為神宫之證”。參看下條。
祕-古代汉语字典
祕mì
【释义】:
(旧读bì) ①神秘,深奥。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祕舞更奏。”(更:重新。)《晋书·艺术传·陈训》:“少好祕学,天文、算历、阴阳、占候无不毕综。”(综:治,研习。)②秘密,不公开的。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:“其计祕,世莫得闻。”《论衡·谈天》:“祕传或言天之离天下六万余里。”又为保守秘密。《史记·蒙恬列传》:“始皇至沙丘崩,祕之,群臣莫知。”(沙丘:地名。崩:指帝王之死。)《三国志·魏书·董昭传》:“祕而不露”。(露:吐露。)
祕-难僻字字典
祕mì
【同音字】:密
【释义】:
“秘”的异体字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