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,专注于成语、字典、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,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,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、汉字和词语,提升国学素养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字典 > 敏

敏(敏)是什么意思

  • 敏-古文字通假字典

    (之明min)讀為謀(之明mou),叠韻,敏謀雙聲

    不弊坭:“女肈誨于戎工。”《詩·大雅·江漢》:“肇敏戎公,用錫爾祉。”王孫遺者鐘:“余義誨猷不飤。”于省吾《澤螺居詩經新證》云誨、敏當讀如謀。“誨猷”即“謀猷”。《禮記·中庸》:“人道敏政,地道繁樹。”鄭玄注:“敏或為謀。”“肇敏戎公”謂始謀大事。一説“戎公”讀為“戎功”。

  • 敏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
   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
  • 敏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敏mǐn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①疾速,敏捷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敏于事而慎于言。”引申为勤勉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”②聪慧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敢告不敏,摄官承乏。”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子厚少精敏,无不通达。”③脚的大指。《诗经·大雅·生民》:“履帝武敏。”(履:踏。帝:天帝。武:足迹。)

  • 敏-常用古汉语字典

    敏mǐn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[名]才能,能力。《国语·齐语》:尽其四支之敏,以从事于田野。[形]①勤勉,努力。《论语》六则: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此士所以日夜孳孳,敏行而不敢怠也。②聪明,通达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我虽不敏,请尝试之。③敏捷。《论语·学而》:敏于事而慎于言。

  • 敏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
    敏mǐn

    【中古音】:

    【上古音】:

    眉殞切

    【通假字释义】:

    微軫開三(明之) 疾也。

    【正字及释义】:

    拇 mǔ 莫厚切 明厚開一(明之) 足大指。

    《詩·大雅·生民》:履帝武(足迹)敏,歆。攸介攸止。〔《爾雅·釋訓》:敏,拇也。鄭箋同。〕

  • 敏-常用字详解字典

    敏mǐn

    从攴每声,形声,,11画。迅速;反应快敏捷|敏感|敏锐△灵敏|机敏|过敏。

    〈辨〉敏字从攴,表示手的动作快,泛指机敏、敏捷。

  • 敏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敏mǐn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反应快;灵活敏捷|灵敏|敏感。→②聪明聪敏|敏慧。

  • 敏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敏mǐn

    《红楼梦》中,林黛玉母亲贾氏名敏。

    黛玉读书,“凡书中有‘敏’字,皆念作‘密’字,每每如是;写字遇着‘敏’字,又减一二笔。”(1)

    彦按:林黛玉念“敏”作“密”,属改音避讳之法。其法少用,故或以为“徒有其说而已。”然此虽小说,盖亦作者生活时代避讳情况之真实反映。

  • 敏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