夒(夒)是什么意思
夒-古文字通假字典
夒
(幽泥nao)或説讀為鄾(幽影you),叠韻
中方鼎二、三:“王令中先省南或(國),貫行,
(藝,設)王
(居),在夒
真山。”黄錫全説夒讀為鄾,即今湖北襄樊市北之鄧城。《左傳·桓公九年》:“楚子使道朔將巴客以聘於鄧,鄧南鄙鄾人攻而奪之幣……夏,楚子使熘廉帥師及巴師圍鄾。”按夒亦可讀為擾,參見本部日紐“夒(1484)、
(1485)讀為擾”條。
夒-古文字通假字典
夒
(幽泥nao)或説讀為柔(幽日rou),叠韻,泥日準雙聲
史牆盤:“上帝司夒尢保受天子
命、厚福、豐年。”夒字為李學勤所釋,他家或釋夏。李云夒讀為柔。《詩·大雅·民勞》毛傳:“安也。”按《説文》:“夒,貪獸也。一曰母猴。”又徐鍇繫傳云:“今作猱。”又按“司
”裘錫圭隸作“后稷”。
夒-古文字通假字典
夒
(幽泥nao)4
夒-古文字通假字典
夒
(幽泥nao)或説與
夒[猱]-汉语字源字典
夒[猱]náo
甲
金
篆
夒为“猱”的本字。《说文解字》:“夒,贪兽也。一曰母猴,似人。”实则是长臂猿的一种。甲骨文的夔字,象一侧蹲坐的动物之形,有耳有尾,手长脚长,略似人形,当是长臂猿类无疑。
夒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夒náo
【释义】:
〈文〉猿类动物。一说即猕猴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