傮(傮)是什么意思
傮同嘈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傮同嘈
傮音cáo。傮的本义是终。《说文》:“傮,终也。”王筠《说文句读》:“傮与周遭,字同音似。所谓终者,即星一周天之义。”假借为嘈,纷乱,吵杂。《苟子·富国》:“傮然要时务民,进事长功,轻非誉而恬失民,事进矣而百姓疾之。”(纷杂忙乱的样子抓紧时间强迫役使百姓,务求使事情进展好大喜功,不顾毁誉安于失去民心,事情进展了然而百姓怨恨他。要时,趋时。恬,安静,心神安适。疾,怨恨。王先谦《苟子集解》:“傮然,即嘈然也。《广雅·释诂》:‘嘈,声也。’……嘈然,犹嘈嘈,纷杂之意。”)左思《魏都赋》:“傮响起,疑震霆。”(嘈杂的声音响起了,使人怀疑是霹雳雷声。按:五臣本作“嘈”。)“纷乱,吵杂”义,后来更换义符写作“嘈”。按:《说文》不收“嘈”字。
傮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傮zāo
【中古音】:
ㄗㄠ
【上古音】:
作曹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精豪開一(精幽) 終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曹 cáo
昨勞切 從豪開一(從幽) 衆,輩,群。
《文選》左思《魏都賦》:傮響起,疑震霆。
嘈 cáo
昨勞切 從豪開一(從幽) 喧鬧。
《荀子·富國》:傮然要時務民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